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伦理的世界:人与价值存在的二维解析

发布时间:2019-11-07 15:30
【摘要】:伦理不仅局限于对"义利"之辩的兴趣之中,它同样也是人与价值存在的"联合体"。对人的肯定,不仅彰显伦理对主体人存在的"生命意向"认同,而且还意味着伦理对人的存在予以"情感式"内在价值认可。而价值存在的社会延伸,实质就是伦理的意义产生,一则是伦理世界中的价值应然意义,另则就是伦理世界中的精神价值意义。人与价值存在的"联合体"构成了伦理世界中意义存在的无止境,伦理世界中不存在意义的终结,只有伦理的"至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兆明;;“伦理秩序”辨[J];哲学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浩斌;;试论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方法论特征[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黄志斌;;生态文明的价值生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蒋冰晶;;沟通视域下农民信访化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7 杨薇;;对科技活动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双重效应[D];湘潭大学;2010年

4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怡;论教育惩罚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龚天平;;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杨韶刚;;道德发展与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波;刘鹏;;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玉霞;;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支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6 陈子飞;王官成;;生态伦理精神探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朱海林;;论伦理关系的特殊本质[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8 修春清;;谈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和伦理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曾宪玲;;试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伦理精神[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2期

10 孔令慧;张东安;;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建荣;;市场经济与诚信道德和制度伦理的重建[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灿新;;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建学;;论儒家“忠恕”之道的永恒价值[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杨明;;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内容特质与时代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李畅友;;论诚[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汤建荣;;儒家伦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锐;;诚信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理性诉求[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梁济;;诚信的缺失与诚信的重塑[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华;简论科学伦理精神[N];光明日报;2004年

2 樊浩;和谐伦理的道德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5年

3 吉首大学教授 易小明;民族伦理面临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邋郭梨华 张立文 张丽珠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刘又铭;海峡两岸学者笔谈《中华伦理范畴》[N];光明日报;2008年

5 马佳;人体胚胎买卖遭伦理学家质疑[N];北京科技报;2007年

6 山东大学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蔡德贵;如何做到“内心和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安徽师范大学 刘桂荣;敬畏伦理的传统与现实意义[N];安徽日报;2008年

8 王涛;“三心二意”话和谐[N];焦作日报;2009年

9 栗战书;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张赐琪;思维的花朵为何失去了思维?[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炜;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精神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D];东南大学;2005年

3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4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成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规范性探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7 汪怀君;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9 谢金林;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玲;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勇;儒家“和”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冰;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周玮;论中国企业伦理精神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邓纯余;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苗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晓蓉;当代公民教育的伦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新鳌;论信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朱登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制度伦理探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0 李丽红;生产伦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支撑[D];中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57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7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