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关系中道德自我的价值推展与实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迎联;;论道德自我的主体性与客体性[J];天府新论;2006年03期
2 俞国良;赵军燕;;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3 金小方;;唐君毅哲学中的“道德自我”概念[J];孔子研究;2009年05期
4 王常娟;何临春;;试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同一性问题[J];现代交际;2010年09期
5 段慧兰;陈利华;;道德自我内涵及特点分析[J];求索;2010年11期
6 史炳军;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中西文化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汪堂家;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康宇;;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儒家道德观[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6期
9 赵磊;白墨;;唐君毅“心本体”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熊吕茂;;论唐君毅的道德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祖明;;价值是生命欲求的函项[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赵海英;;和谐社会的历史构建与坚持以人为本[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樊富珉;史卉;;成长性团体的治疗性因素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唐延宏;王娟;邵全梅;;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与安全策略[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7 李瑞兰;;原始儒学价值体系的历史理性与现代价值[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高惠珠;;民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王兴超;杨继平;;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道德脱离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焦国成;;试论社会伦理关系的特质[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长山;简评《法价值哲学导论》[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朱水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理念[N];文汇报;2007年
3 朴玉;文化巨人 魂兮归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唐志龙;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以人为本[N];解放军报;2006年
5 上海大学 郝雨;网络时代的道德失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龙应台;心灵的X光[N];健康报;2007年
7 叶小文;和谐世界,从心开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本报记者 余戈;让战俘裸体是否心理变态[N];北京科技报;2004年
9 杨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生价值观问题[N];兵团日报(汉);2001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 张晓林(博士);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N];中国保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峰;以“道德自我”概念为核心的杜威道德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怡心;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唐君毅形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3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5 孔兆政;儒家视域中的个人与社群[D];吉林大学;2008年
6 黄富峰;论道德思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D];东南大学;2005年
9 屈勇;唐君毅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欣琢;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科马克·麦卡锡《路》中的道德自我重塑[D];南京大学;2012年
2 杨闰荣;道德自我对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金栋;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华伟;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莉;青少年道德自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基源;唐君毅人生哲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徐莉;试论道德自我的现代建构[D];江苏大学;2007年
8 沈文虹;小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杨惠;现代“道德自我”的伦理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丽娟;分裂的道德自我和安娜的精神崩溃[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5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