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5:21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伴随急剧的社会转型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也开始出现深刻的分化,城市弱势群体不断增多,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的谐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和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是各级政府、社会和城市弱势个体共同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和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从应用伦理学特别是当代社会伦理学的视角,结合传统规范伦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城市弱势群体概念、形成的原因、研究的意义及伦理关怀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构建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体系等予以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系统的论述,试图为强化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推动以解决民生工程为主体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学理的支撑和精神的支持。 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弱势群体需要伦理关怀。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弱者,是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爱和援助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怀是人文关怀的一种,又同终极关怀密切相关,反映着人们对人的伦理际遇、道德状况以及人自身发展完善的高度关注,是人渴望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诸种伦理情思、价值倾注和精神诉求等的综合体。伦理关怀是当代关怀伦理学的核心语词和基本范畴,强调从伦理精神的角度关心人、爱护人和尊重人。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对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的和谐及稳定需要道德的调节,人们需要道德的理性来协调人们的行为。 为什么要对城市弱势群体予以伦理关怀?其伦理基础和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总体而论,各种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几乎都涉及此问题。然而,我们认为,单一的规范伦理学理论无论是关系论还是美德论,无论是功利论还是道义论,都有自身的适用性和有限性,只有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整观,才能有助于寻找到合理的依据,建构科学的理论基础。从伦理上关心关注城市弱势群体,本质上是多种伦理精神和伦理原则的有机统一,它不仅要求置重关系论而且要求凸显美德论,不仅是道义论的而且应当是功利论的,是关系论与美德论、道义论与功利论的辩证结合,而从原则上讲也要把人道主义原则与社会公正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精神和行为的完整统一。 具体到如何对城市弱势群体实施伦理关怀,要求我们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包括建立政府为主导的伦理关怀系统,建立民间社会的伦理关怀系统,建立城市弱势群体自身的伦理支持系统,形成一张凸显伦理关怀的社会立体安全网,从而逐步消除城市弱势群体,引导他们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中的伦理关怀及道德反思[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鲁西龙;;孔子天命观的后现代诠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肖雅锟;;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7期

4 李海峰;;对实验动物伦理关怀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年04期

5 吴成钢;金明华;;弱势群体的伦理生态问题及其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三虎;;纳米技术的伦理意义考量[J];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02期

7 王文琴;;伦理关怀:产品人性化设计解读[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皮湘林;;老年闲暇的伦理关怀[J];伦理学研究;2010年05期

9 罗建文;余杰;廖加林;;对弱势群体问题的伦理探索[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孟凡平;;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雄柏;王一;;关于“城市弱势群体犯罪被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肖文;;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3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李向锋;仲德];;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张敏;;《新青年》伦理关怀与当时社会失范的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史兆光;;海洋科技与未来的伦理之维[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乃;;在新形势下,基层院长如何做[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8 张多来;蒋福明;蒋娜;;伦理关怀:老年护理伦理学问题提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姚国宏;;论葛兰西的知识道德集团理论及现实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白岫云;;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继伦;在伦理关怀中构建和谐社会[N];吉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闫佳;扶助城市弱势群体[N];乐山日报;2005年

3 东方;城市弱势群体有十盼[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4 李盎;应重视城市弱势群体因病返贫问题[N];西部时报;2007年

5 孔亚兵 王学爱;改进和完善城市弱势群体救助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李水根;服务城市弱势群体[N];健康报;2003年

7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宁工;南京社区工会 为城市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N];工人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陈茁;城市弱势群体需要更多关注[N];河南日报;2008年

9 张萃萍;行政道德要有制度的伦理关怀[N];学习时报;2007年

10 成全国;东营市政协关注城市弱势群体[N];联合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陶艳华;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南顺;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向度[D];复旦大学;2010年

6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7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定;城市弱势群体现状调查及心理救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张玉芸;和谐社会视角下对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救助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艳玲;城市弱势群体的伦理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李伟旭;新生社会群体“蚁族”的伦理问题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婷;我国城市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林立;戴维·洛奇小说中的伦理关怀[D];郑州大学;2012年

7 张永英;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侯越;转型期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孙艳华;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马宝雨;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6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96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