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的内化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3:44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矛盾,促使受教育者人格发展与完善、使其不断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然而,在当前德育过程中,德育效果不理想,实效性差。受教育者被动接受道德知识,知行脱节,在遭遇复杂社会现象需要做出道德判断时无所适从,无能为力。作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有违教育规律,忽视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道德内化所致。 本文从道德内化结构要素、道德内化过程入手,分析道德内化过程的心理机制,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道德内化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教育的过程要遵循道德内化规律,改变德育理念与方法,促进个体道德内化,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2
本文编号:2600887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2
文章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道德内化综述
(一) 道德内化概念的界定
(二) 道德内化的结构要素
(三) 道德内化的过程分析
二、道德内化的机制
(一) 道德内化的定向机制
(二) 道德内化的动力机制
(三) 道德内化的调控机制
三、研究道德内化对于德育实践的启示
(一) 改变德育观念,体现受教育者的德育主体地位
(二) 改进德育方法,建构道德情境激发受教育者道德情感
(三) 遵循内化规律,在实践中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需求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鹏;个人品德的建设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0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0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