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发布时间:2020-04-14 00:38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把“以人为本”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基础和最高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及精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础及核心。以人为本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面临着传统道德观念向现代价值的转变,我国道德建设也随之面临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官员道德和未成年人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问题。许多官员为谋一己之私而忘记自己的职责,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家庭暴力、婚外恋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氛围,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道德建设进程。 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于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精粹,因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它既是对我国传统道德建设思想的突破,又是一种重大的道德观念创新。人们在一个崇尚独立自由、追求个人价值的新时代下,我们进行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为本是我国在道德建设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以人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既有利于不断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道德危机,不断营造良好的人文道德环境,有利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因此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不断弘扬以人为本的道德精神,通过持续的道德教育,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在于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不断建立和健全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激励体系,也要通过不断完善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2
本文编号:2626646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詹世友;;论美德的特征及其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2 王集权;黄明理;;论以人为本的语境和功能边界——基于道德价值维度的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3 黄洁锋,邓云洲;试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范式[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詹世友;;美德的本质及美德伦理学的学科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5 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周运清,李娜;儿童社会化与家庭教育的误区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2009年01期
9 罗永模;媒体接触与青少年道德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N];人民日报;2003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王友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本文编号:2626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2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