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本合著——《神圣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该文本,探究其中的伦理思想,从而为准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伦理思想打下基础,同时为现实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绪论部分,首先分析了《神圣家族》一书的写作背景,接着对文中内容进行了大致梳理,然后分析了该文本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历史地位,特别是文本中所蕴涵的伦理思想在马克思整体伦理思想中的地位。 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样一条线路进行的:从启蒙思想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影响,到马克思对现实利益问题的关注所引起的伦理转向,再到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的分析,最后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通过梳理,我们不仅可以明晰《神圣家族》在马克思伦理发展线路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历史作用,而且可以追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发展路径,把握马克思关注的伦理主题。 本文的第二章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以分析《神圣家族》蕴涵的伦理主题为主要内容。《神圣家族》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构建新哲学。因此,本文第二章是围绕着“批判抽象道德哲学、确立道德的现实利益基础”这两条主线展开的。我们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对“自我意识”思辨哲学、“道德救赎”理论与宗教学说、“抽象人”道德主体等思想的批判;然后再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所体现的伦理思考与思想主张。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批判了自我意识哲学所主张的抽象观念上的道德救赎理论,并主张道德应该建立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不应该是“头脑中的纯思想运动”,而是“现实的人改变其现实处境”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是具有实践力量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他们担负着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的使命。马克思由此肯定了工人阶级实现自身及人类解放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以《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启示为主要内容。本章首先分析了《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思想承续的历史意义,从思想的承前与启后两方面进行探讨: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承前总结与对于后来思想发展的影响。通过文本探析发现在《神圣家族》中首次出现的几个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一生所关注的主题。本章接着分析了《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特别是马克思思考伦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与视角对于我们当今道德研究与建设的启示意义。马克思思考伦理问题的视角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联系具体的社会实际与历史背景来综合分析人的问题。马克思反对把人看成抽象的、孤立的个体,主张把人放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分析。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应该成为我们分析当今道德问题与解决现实道德冲突的行为原则。关注人的问题,必须关注处在社会关系与现实利益关系中的人;关注道德建设,必须关注道德的利益基础与道德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超;;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逻辑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4期
2 吴来苏;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爱尔维修道德观的联系和区别——《神圣家族》读书札记[J];道德与文明;1992年05期
3 赵民;岳海云;;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神圣家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殊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周纪兰;爱尔维修伦理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1981年02期
5 李培超;;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的应有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6 李培超;;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伦理主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李培超;;《反杜林论》的伦理思想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王长里;《神圣家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9 李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神圣家族》的关系再探析[J];世纪桥;2010年03期
10 郝永平;从异化劳动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过渡——读《神圣家族》[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2 辛慧丽;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琳;论马克思《神圣家族》一书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
本文编号:
2628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2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