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障的道德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1 06:10
【摘要】:老年保障作为一种福利转移和再分配的制度安排,必须获得道德上的支持才能顺利实现。而探讨老年保障的道德基础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保障老年、老年保障的道德根基是什么,也就是为老年保障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进行辩护和论证,为老年保障寻求道德根据和价值支撑。 我们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和规范分析法,从功利论、道义论、德性论、正义论和幸福论道德资源中寻找依据。不难发现,功利主义(工具理性)在我国老年保障实践和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功利思想具有重大的缺陷而不能成为现代老年保障的道德基础,只能成为其必要的补充。老年人虽然是“社会最不利者”,但不应等同于“社会包袱群体”,社会在给予其道德关怀,增强其主体性和尊严感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和创造潜力。全面考察相关的道德理论后,我们得知,正义是老年保障的首要基础(真正基础),道义是老年保障的一般基础,幸福是老年保障的最终目的。正义自身就能够充当老年保障的道德基础,因为正义内涵了平等、应得、权利和法度基本语义,但也需要道义作为一般基础,其它价值作为补充。实际上,老年保障正义是一个多元复合概念,分配正义是老年保障的本质所在,制度正义(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老年保障的基本内容,代际正义是老年保障的内在要求。老年保障正义要求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诸如自由机会、福利财富、发展权利等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善的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老年人更大的利益。我们要以代际平等、代际补偿和代际责任为基本理念,实现代际正义,这是促进老年保障事业发展和促进代际关系和谐的内在要求。最后,关于践行老年保障的幸福路向就是要秉持人道性的老年保障理念建构,恪守正义性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和遵循平等性的老年保障管理导向。 总言之,在一个拥有了正义的社会制度中,在一个弥漫了人道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当前的和未来的老年人)有道德地生活着,能够自由地设计和实现自己合理的人生计划就是幸福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5
本文编号:2635454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玉恩;陈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杨善华,贺常梅;责任伦理与城市居民的家庭养老——以“北京市老年人需求调查”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喜珍;;养老伦理的时代差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汤剑波;;论现代社会保障的价值维度[J];长白学刊;2009年01期
5 艾永发;;对当前医患关系的伦理思考及对策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海仁;社会保障与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7 周桂凤,罗能生;农民需要更多的伦理关怀——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的伦理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5年05期
8 李建华;张效锋;;社会保障伦理论纲[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9 费艳颖;关丽;;伦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制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朱尧耿;易想和;;老龄化社会的农村老年伦理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635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3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