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视野下的生命科学与人性
发布时间:2020-04-22 02:20
【摘要】:本文从探讨生命科学理论与伦理学的多元化关系入手,分析其对人性系统发展的影响,辩证地探讨了两者的相互促进性和制约性。生命科学有悖于人性的伦理道德以至于法律,但从复杂性思维看,生命科学为整体把握人性提供了基础,提升了人性的价值,分析了生命科学与人性的辩证关系。本文试证明生命科学是人的科学,不是理性的科学,纯粹的科学理性是对人性的背叛。目前人类困境有人性的根源,也有科技的根源。然后分别论述:从自然性看,生命科学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对人的身、心及其和外部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作用;从社会性看,它作为一种社会建制,虽有助于变革社会关系,但不能解决全球化中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意识性看,它作为逻辑理性的产物,只有接受价值理性才能趋于完善。从个性看,它是匿个性而寻求共性的结果,与个性之间矛盾突出;从价值性看,它只实现人性价值和人格目标,才具有内在合法性;从提升性看,人的正当合理的需要使生命科学推动人性健康发展。 本文分别从动力关系、价值关系、规约关系论述生命科学与人性的辩证关系,正当合理的需要推动科技人性化,有助于提升人性境界,异化的人性则驱使科技走向异化,并可能最终取缔人性;生命科学中的基因科技不能仅依技术逻辑改造人性,而应提高人协调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受科技的规约,人必须遵循客观的物性和人性规律,生命科学的对象、手段、方向和目标要受人性规约;它对大自然的解构与私有集团利益的结合,使其好处为某些人享有,恶果则必然由全人类来承受。人性的生命科学与人本文明,论述了物性科技与物本文明的含义及其历史性和现实困境,和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主张遵循自然的整体规律,以人之身心关系、人天关系的和谐及层次的提高为科技的最高目的。人类走出困境的惟一选择是,以“自知”和“澄明”的人性驾驭生命科学的发展,由生命科学转向人性科学,由物本文明转向人本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05
本文编号:2636019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盛;技术与人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薛桂波;科技异化的伦理反思[J];前沿;2005年07期
3 孙伟平;论科学的价值评价[J];人文杂志;2001年01期
4 潘建红;曾翠;;冲突与调适:现代科技发展的人性化抉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刘益东;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与科学转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4期
6 林德宏;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7期
7 吕乃基;论后现代科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7期
8 李建会;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价值和社会伦理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1期
9 曹志平,邓丹云;论科学主义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龚旭;劳埃德的“新科学史观”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2636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3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