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基于伦理的城市轨道交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14:4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较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速度明显高于道路设施增长速度,城市交通已成为困扰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拥堵、安全、资源、生态及其蕴涵的人类自由、公正、权利等一系列伦理紧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安全舒适、方便快捷、节能环保、载客量大的交通运输方式,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引发的伦理冲突和问题。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一个投入资金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度深的系统性工程,容易出现规划设计上的缺陷,拆迁建设中的矛盾,运营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的矛盾,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必须以伦理的眼光和智慧,坚持“人本位”的价值原则,就轨道交通规划、选择、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着力剖析并合理解决轨道交通引发的伦理冲突,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和要求下,站在伦理的视角,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等各方面可能存在或引发的社会伦理矛盾和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理性思考、案例剖析和建立灰色系统模型等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①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以及引发的伦理问题和冲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思考和梳理。 ②从定性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引发的对环境负面影响、安全隐患、社会不公正等伦理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回答,并通过重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具体案例进一步诠释了相关问题。 ③充分考虑伦理因素,把伦理理论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路的选择评价模型中,将轨道交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分为伦理效益指标和非伦理效益指标,并进一步进行了细分,构建了相应的灰色模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算例进行了说明。 论文具有以下创新: ①研究角度较新颖。区别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角度进行研究的模式,本文透过伦理的视角,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与管理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加清晰地审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情况。 ②研究方法有特色。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路,全系统全方位考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理性分析和案例剖析对城市轨道交通引发的一些伦理冲突和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运用灰色评价模型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综合效益水平评价和选择,并给出相应算例,增强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③研究思路较清晰。本文在以伦理视角切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先是对有关的伦理学、灰色系统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伦理方面的研究,进而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分析其可能引发的伦理冲突和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伦理知识、案例剖析和相关的数学理论,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解答相关问题,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谐有序发展,思路上显得较为清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2-053;F572;F2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夫林·舍克 ,肖巍;伦理学的新领域——伦理与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2 窦炎国;关于应用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0年04期

3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冲突、商议、共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应伦中;;《应用伦理学教程》出版[J];哲学动态;2009年02期

5 魏贤超;欧美应用伦理学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6 吴建萍,冯成;从“应用”一词的语义看应用伦理学——兼论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的关系[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何兆雄;应用伦理学的挑战[J];道德与文明;1990年06期

8 包连宗;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邓安庆;无本质的应用伦理学——对当前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争论的质疑[J];哲学动态;2005年07期

10 赵士辉;应用伦理学与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仲衡;;序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付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监控中心设计浅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程谦;;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黄圼;;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6 金淮;黄伏莲;刘永勤;庞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地质环境安全问题[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蓓玲;;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背景下车辆基地布局及功能特点[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于松伟;;项目管理服务(PM)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实践及意义[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及设备国产化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姚健;潘晓莉;郭海柱;;后建车站穿越运营车站施工技术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强 乔地;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引人注目[N];科技日报;2003年

2 蔡立辉;城市轨道交通 2000亿蛋糕谁来分食[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记者 王虹航 通讯员 黄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王立武;十六局集团:做强做好地铁大市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5 记者 付晓海;水电十四局成为云南首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N];昆明日报;2009年

6 方方;让经济飞驰在坚实的轨道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赵忻英;敢拼就会赢[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8 王常珂;我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国产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记者 亢振洲;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N];团结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潘青青;我市谋划城市轨道交通[N];台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小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王悦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宋宏;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项目联合开发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刘剑锋;基于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建模及其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五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能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田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福;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程晓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史文雯;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与最优客运能力调配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昂;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换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秦志鹏;成网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路径选择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郭彦涛;物联网在城轨交通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小窕;城市轨道交通BOT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点线优化的运营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杨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运营调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毛荣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4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74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