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工程伦理学及其若干主要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1:21
【摘要】: 工程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20世纪以来工程的正负两方面作用都越来越突出。但是,对工程、工程师的哲学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点。所以,开展工程伦理学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本论文站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前沿,在借鉴发达国家工程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工程伦理学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首先,对工程伦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工程是科学的应用”的观点、“工程工具论”、“技术自主论”等几种流行的工程观进行剖析,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工程伦理学具有不同于科学伦理学以及其他典型职业伦理学(如医学伦理学、法律伦理学)的独特的研究问题,应当具有独特的学科地位。 其次,本论文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出发,具体探讨了工程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借鉴国外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工程、工程师为焦点,把工程、工程师放到以公司为典型的商业组织环境之里,,以责任为主线,向内探讨工程师对工程专业本身的诚实问题,向外探讨工程师对企业的忠诚问题,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伦理学研究体系,进而对责任、诚实和忠诚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具体来说,在“责任”部分,考察了工程责任观念演变的历史,明确指出当今工程师的首要责任是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负责,并且分别探讨了工程师在产品质量和安全、公众民主参与技术决策以及在国际环境下的责任问题。 在“诚实”部分,本论文把诚实作广义的理解,即,不仅限于人际交往中的讲真话,还理解为坚持和忠于工程专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伦理标准两个方面)。对比了诚实问题在科学与在工程中的不同表现,分别探讨了工程试验、商业运作以及工程师在承担社会公务职责时的诚实问题。 在“忠诚”部分,探讨了工程与商业、工程师与经理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及其对工程师履行专业责任的影响,在理论上对忠诚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处理工程师对公众负责与对公司忠诚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建议。 传统的工程观一般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本文提出新的工程伦理思想要求工程师把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纳入到自己的责任范围。工程师应当开展新的工程实践,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2-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田鹏颖;;日本工程伦理思想探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陈凡;唐丽;;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常柱;李润珍;武杰;;工程与工程主体性[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1期

4 龙翔;;影响工程师伦理取向的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2期

5 何放勋;;工程范畴的历史演变与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龙翔;盛国荣;;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龙翔;;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成及其表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8 龙翔;陈凡;;谈谈工程师的伦理道德问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9 龙翔;;工程哲学研究的两条进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10 博洋;金德智;;浅谈土木工程伦理的研究主体及其伦理责任[J];建筑设计管理;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工程伦理学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侯智t@;论社会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江波;论工程风险的致成原因及其规避机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4 王介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程项目治理机制与项目绩效关系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5 唐静;工程受影响者的利益损害类型与工程相关方责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徐海波;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汤敏;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兰兰;工程师对和平利用核能的伦理责任[D];东北大学;2008年

9 尹建平;南水北调工程的伦理风险与规避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4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74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