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孝道在韩国的本土化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31 04:14
【摘要】: 孝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在所有的传统道德规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孝为基础的儒家传统道德就被归入了封建糟粕的行列而备受贬斥与批判:维护等级制度、散布奴化思想、宣扬奴隶道德、培养被动型、服从型人格、抹杀个性、泯灭人性等等。在左倾思想的支配下,人们谈孝色变,于是所有的伦理学术文章、教科书无不视之为垃圾、糟粕而予以彻底的否定。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传统孝道式微,甚至荡然无存。文革结束后,我们拨乱反正,部分地肯定了儒家道德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发展了,经济繁荣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孝悌观念的淡漠和缺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矛盾,却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和关注。继承与发扬儒家孝道,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迅跑的中国,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作为中国近邻的韩国,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特别是儒家孝道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秩序。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韩国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曾经被我们视为糟粕的孝道在韩国社会中却被很好的传承下来,对韩国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韩国社会,人们对孝道的践行以及对传统的尊重,不仅让我们这个儒家孝道发源地的中国感到自惭形秽,而且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孝道在韩国的本土化以及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的研究,以期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孝道的时代价值及其负面因素,从而更好地传承儒家孝道,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本文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对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及其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采用历史的方法对孝的产生到儒家孝道的确立、孝道随着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以及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孝道在当今韩国的表现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进行研究,主要是考察朝鲜半岛对儒家孝道的吸收以及在吸收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 本文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儒家孝道的产生、孝的扩展以及儒家孝道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实际是前提和背景介绍。首先介绍了孝与孝道的区别、孝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儒家孝道的最终确立;其次介绍了孝的扩展,孝经过二次飞跃,由最初的家庭性伦理上升为社会性伦理,再由社会性伦理上升为政治性伦理,儒家孝道伦理最终形成;最后介绍了儒家孝道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儒家孝道传入朝鲜半岛以后,基本上被全部吸收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儒家孝道随儒家思想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以及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历史。这部分主要以儒家思想传入朝鲜半岛为主线,以此来概述儒家孝道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及其在朝鲜半岛的发展。 文章的第三、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和韩国社会以孝道为基础的价值观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这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首先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本土化的原因: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的产生和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习惯;其次,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本土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孝道教育途径的社会化、孝道教育目的的政治化、孝道教育内容的绝对化;第三,考察了儒家孝道在朝鲜半岛本土化的特点:先孝后忠和等级分明;第四,介绍了孝道在当今韩国的表现即韩国对孝道的践行,主要包括了风俗习惯与礼节、教育、赡养父母、制度政策制定等四个方面的情况。最后一部分应该是本文的精华所在,通过对儒家孝道在韩国社会派生出的以家长制为基础的家族中心主义、权威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价值观的考察,进而分析了这些传统价值观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包括对韩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以及其他方面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时;;韩国行[J];东方养生;2007年11期

2 ;韩国春节“旧正”[J];文明;2010年02期

3 逸名;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敬畏[J];课外阅读;2005年11期

4 鼠标;;捍卫中国城[J];晚报文萃(B);2005年06期

5 张宏杰;;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J];书摘;2005年02期

6 崔俊植;;对韩国文化的根本理解[J];当代韩国;2006年02期

7 鼠标;;捍卫中国城[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6年02期

8 娅莎;;嫁给韩国人,看上去很美[J];中华散文(我的故事);2008年02期

9 娅莎;;嫁给韩国人,看上去很美[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11期

10 刘杨;;当代韩国设计的崛起[J];艺海;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宁;;儒佛孝道之比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游朋轩;;浅议韩国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平;郭伟;;韩国旅华市场的发展前景[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4 ;韩国汽车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研究[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5 张纯斌;;中国人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张艳;;侦、技密切配合破获跨国贩毒案一例[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7 崔志鹰;;朝鲜试射导弹后的东北亚局势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金希教;;韩国的中国观及其保守的历史[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9 张小萌;;浅谈孙中山与韩国民族独立运动[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10 崔志鹰;;试析金九先生在嘉兴、海盐南北湖避难期间形成的政治哲学思想[A];“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杭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拯宇 干玉兰;中国:“韩流”不退 韩国:“汉风”起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艾琳;心理教育缺位造成青少年崇拜盲从[N];宜春日报;2007年

3 岳建国;看了大今看金顺 韩剧咋就这么火?[N];今日信息报;2005年

4 薛亚平;韩国游客在华消费高低辨析[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李保荣;数额庞大的韩国海外消费[N];中国旅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邹吉宏;青岛:中韩合作的“桥头堡”[N];青岛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余智骁邋张海波;韩国人质危机为何一拖再拖[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好不了的伤疤[N];科技日报;2004年

9 司马童;治理“信骚扰”何妨借鉴韩国版[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方晓;韩国人买房需不吃不喝攒8年[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8 潘玮;Na~+/牛磺胆盐共转运体(NTCP)和顶端钠依赖性胆盐转运体(ASBT)遗传药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芮晟豪;传播网络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文化适应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归胜利;儒家孝道在韩国的本土化及其影响[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石京爱;对韩HSK模拟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3 鞠歧凤;论杜鲁门政府对韩国政治危机的干涉[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婧;儒家文化对韩国国民素质的积极影响及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承世;韩国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金永花;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艳;影视剧对其外景地旅游形象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李恩惠;韩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李瑞卿;美国在韩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金来焕;融合与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689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89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