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德性伦理学视域下社会公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7:56
【摘要】: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范畴。它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关联着实践生活的多个层面,对个人、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公民道德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的公共生活空间和密切的人际关系使得当前的社会道德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社会公德领域出现的不良现象依旧令人担忧。这些渗透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中的不良现象揭示了当前社会公德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即社会公德的实践主体只是被动地接受外在规则的约束,而没有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法律法规相比,社会公德不具有强制性,其违规代价相对较低,它的运行更多地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如果道德主体长期缺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他们在道德实践便不能严格按照社会公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社会公德便会失去其效用,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想要解决当前社会公德遭遇的问题,进而破除社会公德的发展困境,我们可以从道德主体的德性入手,德性伦理学正是一种关注道德主体品质的伦理理论,它能够为解决当前社会公德问题提供适当的理论指导。德性伦理学认同道德主体必须先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又强调道德主体本身的德性以及道德主体的“自律”意识,在这一点上,社会公德对道德主体的要求和期望与德性伦理学的主张刚好吻合。虽然社会公德治理必须要诉诸于“他律”阶段,然而要提升社会公德的发展水平,应该促使道德主体将社会公德从“他律”规范转变为“自律”约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他律”规范与“自律”约束的统一,进而提升道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个体对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琳;薛鹏;;美德伦理学视阈下的社会公德治理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2 张建英;罗承选;;当前中国社会公德:问题与重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田海平;;以公共伦理造就道德的人民——当前中国道德现实问题的征候及治理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高国希;叶方兴;;当代德性伦理学:模式与主题[J];伦理学研究;2015年01期

5 杨维;聂沉香;;城市升级进程中社会公德意识现状与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潘云华;;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分析[J];海峡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7 汪洁;;六十年回眸:新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演进[J];唐都学刊;2014年03期

8 杨通进;;制度伦理视阈中的道德建设及其进路[J];道德与文明;2013年03期

9 肖群忠;;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的殊异与融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高力克;;公共伦理与个人美德:英日中转型伦理学的双轨范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梅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2 康镇麟;当前我国社会舆论与社会公德协同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泽平;社区共同体中公共精神培育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2 庞晓丽;人的个性与社会公德[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继勇;构筑社会道德的底线[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7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07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