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冯友兰道德修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0:01
【摘要】: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他处在一个中西、古今文化冲突严重,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中,这使得他的思想也带上了显著的时代特色:吸取融会古今中外优秀思想于一炉,但基点还是落在中国传统儒家特别是程朱理学思想之上。历代思想家在阐发其道德修养思想时都将“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理想目标,冯友兰也不例外,不过他所谓的“天”不是自然之天,也不是伦理化的宇宙实体,而是采用西方逻辑分析方法构造的一个不着实际、纯形式化的“哲学之天”。在人性论上,他沿用宋明道学家的“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范畴推出了抽象的人性善的结论,为道德修养提供了可能,随后,又将现实的人性分为正性、辅性和无干性,为现实的善行和恶行找到了根据,为道德修养指出了必要性以及为道德主体创造了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人生境界论揭示出个体各种不同的道德境界,这实质上反映出冯友兰对于道德修养不同层次的认识和划分。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的人由于对人之正性根本没有觉解,所以不具备道德价值,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以及与之相应的圣贤人格才是冯友兰心目中的道德理想,从而为道德修养树立了最高的价值目标。在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上,冯友兰提出了“行忠恕”、“致诚敬“等途径,又兼采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圣学功夫”,提出了“觉解”、“用敬”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素芳;析“忠恕之道”及其当代意义[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程肇基;论道德自由及其培养途径[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3 顾红亮;以境界说人格[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李承宗;冯友兰人生境界的伦理思想摭谈[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李亮学;论道德直觉[J];怀化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6 张怀承;简论中国近代道德对古代人性论的超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7 陈智,李海蛟;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简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李中华;新理学的终极关怀——冯友兰境界说述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林孝w,

本文编号:270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0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