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克隆人技术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23:36
【摘要】:克隆技术出现得到了大范围的关注,基于其发展,人们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从科学发展来看,克隆技术的出现确实意义非凡,当然,其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克隆技术持续发展之时,人们对克隆人的讨论逐渐激烈,一是关注安全性问题,二是其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就该技术的发展来看,其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理论层面的问题,而这不仅涉及到科学界,还包括了伦理学界在内。本文首先对克隆技术及克隆人给予准确的概念界定,然后梳理和分析美国科幻电影作品中出现的克隆技术及情节冲突,从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公共政策、科技管理、科技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理论剖析,从而对当代克隆技术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应用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规避克隆人技术的无序发展可能引发的现实问题。论文共分为五章:序言部分综述了克隆人技术伦理的研究意义,以及该论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国科幻电影为新的切入点对克隆人技术伦理加以研究。第二章对克隆技术和克隆人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定义、发展和作用;克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差异和生物性差异。克隆人诞生的技术可能性和展开理论探讨伦理的必要性。第三章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为依据,从社会价值层面,就该技术予以分析,主要论述了其在科学研究、医疗研究两方面的价值体现。通过国际社会对克隆技术的态度,一些现实的发展乱象,并结合实际,分析目前所产生的克隆技术发展的伦理困境。第四章对一些克隆人主题科幻电影的内容进行整理,以其中克隆人和人的两种视角来传达未来社会克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反应了人类社会的身份焦虑。并结合科幻文艺理论和科技伦理学理论来分析科幻电影中呈现的克隆人技术研究和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通过美国科幻电影,找寻其在现实中的借鉴意义。在借鉴美国科幻电影中所阐述的克隆人技术发展及应用过程中所要考虑的理论问题前提下,就该技术安全应用提供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光;克隆人的可能性试探[J];江南论坛;2001年03期

2 韩东屏;反思关于克隆人问题的讨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韩东屏,雷云;反思关于克隆人问题的讨论[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席升阳;法学追问克隆人[J];河南科技;2003年05期

5 肖巍;我们以什么理由反对克隆人[J];开放导报;2004年02期

6 高兆明;克隆人权利及其诉求问题——与甘绍平先生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石恩林;论克隆人的立法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年11期

8 翟振明;刘慧;;论克隆人的尊严问题[J];哲学研究;2007年11期

9 徐岩;;关于克隆人技术的伦理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4期

10 东平凡;克隆人社会:一个乌托邦的设想──对《如果有了克隆人》的质疑[J];探索与争鸣;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科;;虚拟“克隆人”的产生及其社会伦理意含[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建会;;关于克隆人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四届生物学哲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5年

3 吴素香;;“克隆”技术与人类尊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曹胜斌;;论生物技术的伦理评判[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治立;;关于科技与政治间干涉和自由的论争[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述金;克隆人踏上不归路[N];中国人口报;2002年

2 王光荣 齐芳 陈苏寒;“克隆人”大盘点[N];光明日报;2002年

3 晏 扬;克隆人真有那么可怕吗[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秦纪民 邢文广;克隆人的争论也是文明的表现[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记者 毛磊;克隆人明年降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克隆人:八个月后诞生?[N];北京日报;2002年

7 新华社记者 张小军 本报记者 周文丽;克隆人降生是真是假?[N];北京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浪 唐彤东;“克隆人”终于来了[N];重庆日报;2002年

9 张田勘;克隆人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艳荣;众说纷纭克隆人[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琳;从“我”到“类”的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明诚;克隆人技术的伦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陈静;克隆人问题的理性思考[D];河南大学;2006年

3 孙圣兰;从技术的本质特征看克隆人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谭铁军;禁止克隆人的伦理根据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汤卓;克隆人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6 王锐;克隆人问题的法理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王秀卿;克隆人技术的伦理道德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阳;“克隆人”技术风险评价与伦理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9 王小蕾;克隆人技术的伦理思考[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颖;“克隆人”技术的合理性与社会干预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0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10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