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基础的两种利他主义进路
发布时间:2017-03-29 04:10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基础的两种利他主义进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是有道德的存在者,不免对道德产生疑问:人为什么有道德?人为什么是道德的?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一直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这一基础问题往往与利他主义有着深层的联系,利他主义在不同的阐释之中又是以不同的理论解释存在的,所以对利他主义得以可能的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道德哲学的基础到底为何物的挖掘。 本文是以道德基础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同是建立在利他性视角基础上的理论,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其析为两种进路。一种是客观性解释的进路,一种是从同情出发的情感主义的进路。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概述道德基础的理论背景。本章主要从两个角度阐明道德基础的背景,一是对道德基础进行动机争论的阐释,即历来已久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争论;二是对道德基础进行学科争论的阐释,即从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等角度陈述各学科视角下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第二章介绍第一种利他主义进路——从康德到内格尔。首先进行这条进路的问题概述,继而分别介绍康德超越利己与利他的道德律,和内格尔利他主义的客观可能性。 第三章介绍第二种利他主义进路——从休谟到巴特森。首先概述休谟和巴特森这条进路的问题概述,其次分别介绍休谟以同情为契点的情感主义进路,和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进路。 第四章对两种进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比较,并试图发掘两条道德基础进路的不足。
【关键词】:道德基础 利他 客观性 情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言8-10
- 第一章 道德基础的理论背景10-16
- 1.1 动机争论10-12
- 1.2 学科争论12-16
- 第二章 第一种利他主义进路——从康德到内格尔16-24
- 2.1 问题概述16-17
- 2.2 康德超越于利己与利他的道德律17-20
- 2.3 内格尔利他主义的客观可能性20-24
- 第三章 第二种利他主义进路——从休谟到巴特森24-30
- 3.1 问题概述24
- 3.2 休谟以同情为契点的情感主义24-27
- 3.3 巴特森的“移情—利他主义”假说27-30
- 第四章 两种进路的分析比较30-36
- 4.1 自律性与自然性30-31
- 4.2 理性与情感31-33
- 4.3 两种进路的不足33-36
- 结论36-38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介42-44
- 后记和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红梅;;对利他主义的哲学思考[J];沧桑;2010年12期
2 周凡;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3 杨芳;试论康德的道德观[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王海明;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王海明;利他主义新探[J];齐鲁学刊;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巍;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宫维明;情感与法则—康德道德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道德基础的两种利他主义进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36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