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22:05
【摘要】: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说谎的有关概念及研究脉络,并基于莱斯特的道德心理模型,展开了三项研究。 研究一利用随机化区组单因子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社会公众对说谎行为道德判断的特征。结果显示:25个说谎情境大致可分为两类。人们对这两类情境下的说谎行为的道德判断是不同的。一类情境下的道用随机化区组单因子实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情境下社会公众对说谎行为道德判断的特德判断倾向于道德否定;一类情境下的道德判断倾向于道德肯定。社会公众倾向于道德肯定那些给公众或他人(非敌人)带来正效用(效益)的说谎行为,尤其是那些“无私为他”式的说谎行为;道德否定那些给公众或他人(非敌人)带来负效用(效益)的说谎行为,尤其是那些“损人利己”式的说谎行为。 对于道德否定情境下说谎行为的道德判断,有如下特征:(1)若能以当事人(说谎者)的立场来体察,更倾向于道德肯定;(2)男性相对女性而言,更倾向于道德肯定;(3)教师群体对该类谎言,更倾向于道德否定;(4)高年龄段的群体对该类谎言,更倾向于道德否定。 对于道德肯定情境下说谎行为的道德判断,有如下特征:(1)若以当事人(说谎者)的立场来体察,更倾向于道德肯定;(2)本科教育背景的群体,相对其他各教育背景的被试,更倾向于道德肯定,尤其是相对于高中教育背景(包括中专、技校等同等学历)这一群体;(3)学生相对其他包括教师在内的职业群体,更倾向于道德肯定;(4)31岁-40岁年龄段群体,相对15-30岁这一低年龄段的群体,道德评价更倾向于道德否定。 研究二利用随机化区组2×2×4三因子实验设计,分析了11项价值观情境下有关“说谎还是说真话”道德选择的特征。结果显示:“诚实”并非人类最重要的价值观。对人类而言,有许多更核心、更重要的价值观。在面临道德两难情境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核心、更重要的价值观。根据11项价值观两难情境中的道德选择结果,可将11项价值观集群为三大类。人们倾向于为生存、安全、自由、隐私、工作这五项价值观而放弃诚实价值观。研究二还发现:(1)人们更倾向于为自己的“生存”、“安全”和“自由”而说谎,为他人的“名誉”、“爱情”和“正义”而说谎。(2)在为“隐私”、“财富”、“名誉”、“爱情”而说谎的情境下,相对“获取利益”而言,人们更倾向于为“保全利益”而放弃诚实的价值观。(3)在低风险情境下,人们更倾向于说真话而选择“不会说谎”;高风险情境下,人们更倾向于放弃诚实的价值观而选择“会说谎”。 研究三利用随机化区组6×3×2三因子随机实验设计,确立了一个“说真话还是说谎话”的道德选择模型。模型显示:说谎情境(X_1)、人际关系(X_2)、谎话可信度(X_4)、道德判断(X_5)、可原谅性判断(X_6)、信任损失判断(X_7)将会影响到有关说谎的道德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
【图文】:

道德选择,利益损失,道德风险,小组


“不会说谎”;而在说谎受益主体为“他人”的小组中,相对应的比例依次为56.0%、16.6%和27.4%。从图4一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为他人说谎”的情境下,还是在“为自己说谎”的情境下,选择“会说谎”的人数,都高于选择“不确定”和“不会说谎”的人数,但是,在“为自己说谎”的情境下,选择“不确定”的人数要高于选择“不会说谎”的人数,而在“为他人而说谎”的情境下,则相反。700600500生存.会说谎.不确定口不会说谎O0O043数次200100说谧受益1几休图4一4在为“生存”而说谎的情境下不同受益主体的道德选择(2)在道德风险成本为“100%的利益损失可能性”的小组中,在为“生存”而进行的“说谎还是说真话”的道德选择中,有 55.9%的被试选择了“会说谎”、22.8%的被试选择了“不确定”、 21.3%的被试选择了“不会说谎”:在道德风险成本为“80%的利益损失可能性”的小组中,对应的比例依次为65.3%、13.8%和20.9%;在道德风险成本为‘,5O%的利益损失可能性”的小组中

道德选择,情境,道德风险,成本


3.8%和27.4%。从上述比例中可以看到,在道德风险成本为‘,20%的利益损失可能性”的情境下,“会说谎”的选择比例都低于其他三类情境;而“不会说谎”的选择比例均高于其他三类情境:而从图4一5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400300生存.会说谎翻不确定圃不会说谎频次200100100%80%50%利益缺失可能性20%图4一5在为“生存”而说谎的情境下不同道德风险成本的道德选择600600400安个.会说谎圈不确定口不会说谎200100自已}}l七人说谎受益多:体图4石在为“安全,,而说谎的情境下不同受益主体的道德选择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金娥;;犯罪嫌疑人态势语言研究[J];法律语言学说;2011年02期

2 羊芙葳;;论说谎的根源[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黄铃;;基于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认知和评价研究的德育反思[J];基础教育;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金娥;犯罪嫌疑人态势语言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2 贺舟颖;不同动机类型下小学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倩倩;说谎的可接受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彭小妹;关联—顺应模式下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臧燕红;中小学生对集体谎的理解、道德评价和选择[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金石;利他型虚假话语的顺应机制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王煜;高中生欺骗行为可接受度与人际适应关系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晴芳;大学生面试作伪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7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37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