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信用伦理—论信用伦理的效用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0-07-07 19:25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诈失信等不道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和无效成本的增加。信用缺失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之,社会信用建设则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由此,本文将围绕市场经济与信用伦理这一主题,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伦理,阐释信用伦理的内涵,条陈信用伦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独特效用,并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的实际着力论述社会信用建设的路径。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梳理信用伦理缘起的基础上,分析信用伦理的构成要素,提出信用伦理的基本问题,以力求阐明信用伦理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重点从信用伦理与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形象塑造、社会文化建设三方面关系入手,展开分析,挖掘信用伦理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特效用。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提出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基本路径。具体从四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完善市场体系,营造信用环境;二是加强信用管理,规范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行为;三是建立健全信用的法律体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强化信用意识,提高个人信用自律性。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2-053
本文编号:2745513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2-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淑芹;论法律信用与道德信用的特性[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2 黄文平;信用经济与政府责任[J];学术月刊;2002年04期
3 陈丽君,王重鸣;中西方关于诚信的诠释及应用的异同与启示[J];哲学研究;2002年08期
4 孙国峰;交易成本的本质、原因和度量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745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