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明清时期徽商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22:15
【摘要】:徽商商帮是明清时期的第一商帮。徽商,泛指从古徽州地区外出经商者。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终结时期,同时也是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阶段。徽州地区涌现出大批以经商为己任的群体,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商帮,他们不仅勤劳经营,而且以“闳儒”为毕生理想,将“儒商”的雅号披戴身上。 第一部分“儒家思想与徽商伦理的关系”,主要从儒家思想对于徽商伦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仁爱思想是徽商的儒商特质,新安理学的传播促进了“新四民观”的形成——徽商地位自尊自信的来源,徽商伦理中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传统美德,有“慎独”要求与自律精神、诚信精神与勤俭品质以及“右贾左儒”的经营模式,徽商伦理具备三个特点:“儒”的特质——以义为上,重名轻利、“士商平等,贾儒相通”的道德理念和举族经商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部分“明清时期徽商伦理的基本内容”,从族、个体、群体、类主体四个维度对徽商伦理进行了解读。其中,以尊“礼”为主要内容的族本体道德包括“孝”、“悌”范畴下的家族、宗族伦理和“治生”论与“事功”观——族本体功利价值观;以尚“智”为首要特征的个体主体道德包括崇士贬商的阶层观和崇学好儒的人生观;以重“信”、讲“义”为基本内容的商群本体道德包括崇尚朱子理学和无形的经营契约;以贵“仁”为核心的类主体道德包括“良知”与“善”以及追求“幸福”。 第三部分“明清时期徽商伦理的社会背景以及评价”,从家庭婚姻和资本流向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徽州女性在徽商的经济活动中所起的稳固的维系作用,徽商通过结交权贵、投资教育、资助宗族等活动为明清时代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士魂商才”是对徽商的儒商内涵的点评,“家、族、国”道德情感的局限性使得徽商商帮走向解体,理性驱驰下的道德情怀是徽商最典型的人文色彩。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丽;;明清徽商与汉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孟醒;卢婷;;明清徽商职业形象探究——明清小说和历史文献的对比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陈恩虎;吕君丽;;明清时期徽商在巢湖流域的经营活动[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商业教育述略[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5 许丹丹;;明清徽商与侨寓地的社会救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汪庆元;;徽商会票制度考略[J];文献;2000年01期

7 王世华;;论徽商对“三农”的贡献[J];学术界;2008年01期

8 吴建伟;;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的联动[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周志斌;明清时期南京的徽商[J];江淮论坛;1988年04期

10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兼谈明清绅商和近代绅商之不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濮晓婧;米寿江;;回商与徽商的异同及当代启示[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李剑平;郑庆春;;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玉龙;徽商300年[N];发展导报;2003年

2 ;徽商源头话渔梁[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李嶷;徽商的盛衰[N];安徽经济报;2004年

4 倪文华;徽商是一个品牌 更是一种精神[N];黄山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孟黎;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N];金融时报;2009年

6 实习生 李洁 本报记者 陈跃;扬州:徽商文化线路的顶点[N];扬州日报;2009年

7 ;徽商:百年品牌 诚信当先[N];安徽经济报;2006年

8 经济视点报记者 司超慧;杨晓民:豫商不应重演徽商的轮回[N];经济视点报;2006年

9 卢燕平;徽商和徽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汪博天 侯丽华;徽商:未及清理的遗产[N];深圳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梁德阔;儒家伦理与徽商精神——“韦伯式问题”的经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陈琳;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婵;明清时期闽赣地区山林产品流通与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于立臻;明清时期徽商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忠仲;徽商与明清时期的土地市场[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樊鹏;明清时期徽商和客商的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7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8 彭学宝;论明清时期的徽商[D];郑州大学;2004年

9 刘敏;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斐斐;明清徽州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5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5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