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利益大于道义?金钱概念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9 18:11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金钱。近年来,关于金钱的研究不仅在社会学、人类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掀起了热潮,而且在心理学领域也颇受关注,例如,金钱能够减轻人们身体和心理上的疼痛感,增强个人力量,满足人的控制感和高自尊需要(LeaWebley,2006;Zhou,Feng,He,Gao,2008;Zhou,Vohs,Baumeister,2009;Zaleskiewicz et al.,2013;Xu,Zhou,Ye,Zhou,2015),同时也能更好地让人掌控自己的社会资源以满足自身发展(Zhou et al.,2008)。然而,金钱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金钱影响人们的情绪的产生,基于客观的商业交易,个体对金钱的思考会增加其在商业关系中感知自己利益的倾向,但这种情绪的产生被认为是不恰当的(Jiang et al.,2014);金钱也会增加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比如,金钱会阻碍人们发展积极关系(Vohs et al.,2008;Zhou et al.,2008),减少助人行为,使人更倾向于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吴先琦,2013;张焕焕,2017)。伤害是道德判断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Trémolière和Neys(2013)通过暗示身体伤害的情景来操纵伤害感知的程度,发现个体对伤害的感知程度影响了道德判断中功利性的选择:当涉及到非致命伤害时,被试更愿意采取行为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当涉及到致命伤害时,主张行动的被试就越少。疼痛是一种对伤害性感觉的认知和情感解释(Tracey,2008),即,是个体对自身受到伤害的一种感觉体验(MerkseyBogduk,1994)。个体感受到疼痛就必然能够感知到伤害。避免伤害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个体都会避免自己接触有害的伤害源(YoungSaxe,2011)。研究表明,避害需要可能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的一种核心的心理机制(张冰蓉,2012)。金钱能够减轻人们的疼痛感,个体对伤害的感知同样也能够影响道德判断,且已有研究表明,高社会阶层的个体在高冲突道德困境中的道德判断更功利(C?té,Piff,Willer,2013),金钱作为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启动金钱概念能否能够改变个体对伤害的感知程度来影响道德判断呢?金钱概念启动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变量又是什么呢?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参照Vohs和Goode(2006)的金钱概念启动范式,采用道德两难困境和日常不道德行为材料来考察金钱概念启动对人们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1考察金钱概念启动对不同情境冲突(高vs.低)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2选择在高冲突道德困境中设置不同伤害程度(致命伤害vs.非致命伤害)的道德困境,探究金钱概念启动对不同身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实验3采用涉及精神伤害的日常不道德行为材料代替涉及身体伤害的道德困境材料,考察金钱概念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并考察金钱概念启动与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金钱概念启动影响功利性道德判断,即在高冲突困境中,相对于中性启动,进行金钱概念启动的人们会做出更功利的道德判断。(2)金钱概念启动影响道德判断的严厉程度,相对于中性启动,进行金钱概念启动的人们对日常不道德行为的判断更宽容。(3)金钱概念启动影响人们的避害需要,相对于中性启动,进行金钱概念启动时人们更不易唤起强烈的避害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53
【图文】:

冲突情境,互作用,类型,功利性


金钱概念启动 5.55 ±1.62 4.36 ± 1.79中性启动 3.60 ± 2.30 3.71 ± 2.01以功利性道德判断为因变量,进行 2(启动类型:金钱概念启动 vs.中性启动)×类型:高 vs.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启动类型主效应显著,F(1, 87) =.001,ηp2= 0.16,金钱概念启动组得分(M = 4.96,SD = 0.23)要高于中性启动组6,SD = 0.23);冲突情境类型主效应显著,F(1, 87) = 4.41,p = 0.039,ηp2= 0情境(海上危难)得分(M = 4.57,SD = 0.21)要高于低冲突情境(病毒困境)得分(M 0.20);启动类型与冲突情境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 87) = 6.43,p = 0.013,ηp2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见图 1),在高冲突情境(海上危难)下,金钱概念启动德判断得分(M = 5.55,SD = 1.62)要显著高于中性启动组的功利性道德判断得SD = 2.30),F(1, 87) = 21.19,p < 0.001,ηp2= 0.20,在低冲突情境(病毒困境)念启动的功利性道德判断得分(M = 4.36,SD = 1.79)与中性启动组的功利性道德 = 3.71,SD = 2.01)显著不差异,F(1, 87) = 2.61,p = 0.110,ηp2= 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少萍;;多元化、功利化:认知结构与动机共同影响下道德选择依据——中国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阶段特征分析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02期

2 徐迪;;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实证研究[J];文教资料;2015年17期

3 孙玉峰;利益与公民道德判断[J];教书育人;2005年29期

4 杨冬;;道德判断还是道德引领[J];辽宁教育;2008年Z1期

5 叶华奇;;道德判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6 田思雨;张珊珊;张野;;元认知体验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6年01期

7 魏贤超;;道德判断的基本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年02期

8 杜捷;;旁观角色:家长与老师[J];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7年03期

9 李原;;道德判断与文化[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6年01期

10 陈满琪;;社会正念及其与道德关系的研究[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栋;陈作松;;运动道德判断材料的研制[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C];2018年

2 梁沁苗;李宏翰;;伤害感知的性质及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3 黄雪梅;李宏翰;杨素真;梁沁苗;;厌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伤害感知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陈钟奇;胡继业;李艳阳;葛丽红;刘国雄;;具身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跨文化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5 易兰新;温舒雯;胡伊璇子;高园园;杨小君;张羽璇;李宏翰;;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8 莫雷;;5—7岁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陈志毅;胡兴旺;;具身认知视角下不同色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黄茜羽;李宏翰;;冷暖体验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自然》调查恐怖分子的道德判断标准[N];科技日报;2017年

2 冉学东;不要用道德判断监管现金贷[N];华夏时报;2017年

3 北京市房山区第二中学校长助理 杜金山 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本报特聘专家 李平;高效课堂的道德判断[N];中国教师报;2016年

4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郑昊力;自身利益影响个人道德判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5 林景新;市场规律与道德判断不能混淆[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李渊;道德判断和文学[N];文学报;2008年

7 李平 北京市房山区第二中学校长助理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 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高效课堂的道德判断(二)[N];中国教师报;2016年

8 周潜之;离婚限号?公共服务不应预设道德判断[N];光明日报;2016年

9 毛建国;邻里矛盾可用沟通化解[N];广西日报;2018年

10 刘军宁;道德判断后:中国改革的四个路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丽辉;高冲突道德两难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双过程与自我因素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田野;旅游情境下敬畏情绪对游客满意、忠诚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赵瑾;从麦凯错论看道德的客观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罗会宇;伦理学视域下反思平衡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王松岩;人性与德性:休谟人性视阈下的道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彭嘉熙;决策中的自我框架,混合框架,道德框架效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9 封周奇;人际关系对道德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戬;和谐道德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梅;三领域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伤害感知的中介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素真;利益大于道义?金钱概念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梁沁苗;伤害感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高晨晖;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判断[D];宁夏大学;2018年

5 张羽璇;波动的道德:节假日对道德行为及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恒涛;情绪与认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7 肖澎湘;情绪效价、心理距离与自我衰竭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钰;人际亲疏对儿童遗漏偏差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陶欣蕾;清洁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自我与他人的差异[D];河南大学;2018年

10 陶叶娟;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加工过程:行为与ERP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