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19:26
【摘要】: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如今,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多,生态资源渐趋紧张,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站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角度来探讨生态资源的再生和保护是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这也促使人们不得不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伦理思考。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在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关系。科学的环境伦理意识要求我们站在实践、理论等不同方面,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以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作为支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的环境伦理思想以及我国生态伦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视觉中的环境伦理意识问题。围绕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这一主线,论述了提升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探讨了当前我国环境伦理意识的缺失及其根源,最后试图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加强环境伦理普及教育与传播等不同方面寻找提升人们环境伦理意识的途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并通过对目前中外学术界相关成果的梳理与分析,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展本文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绪论之后的第一部分阐述了环境伦理意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环境伦理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环境伦理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支撑、环境伦理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生态文明价值观。第二部分论述了当前我国环境伦理意识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环境道德关怀、环境价值观念错位、环境保护流于形式和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等。第三部分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伦理意识存在问题的根源,重点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发展观念错位、责任意识不强,以及未能正确处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等因素。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改变当下环境伦理意识缺失的对策,主要从生态观念、发展理念、道德规范建设,以及制度与环境伦理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语部分简要说明了文章所研究内容的适用范围及价值走向,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前;;环境伦理与负责任创新[J];国际学术动态;2018年06期

2 周鑫;;环境伦理实践性研究探微[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3 周国文;肖杰文;;环境伦理与生态公民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鄱阳湖学刊;2019年02期

4 王立敏;杨月;;中国农村雾霾问题的分析与治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7年24期

5 岳思霖;邹庆华;邹晓华;;中日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经济师;2018年02期

6 陈福滨;;居宅环境伦理的本质内涵及价值追求[J];东南学术;2018年02期

7 杨栩;廖姗;;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的倒U型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8年07期

8 王越;;老子哲学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20期

9 原孟;;自然写作与环境伦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泉州召开[J];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06期

10 李清;;新常态下企业环境伦理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谢莹;朱海林;;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反思[A];云南省第1-3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3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王淑芹;;伦理学研究的拓展——环境伦理、制度伦理的发展[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刘杰;郑春苗;张茂省;刘华杰;余成;郑力;;环境伦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陕西省榆林地区为例[A];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高红樱;;电影《狼图腾》自然意识的美学转向[A];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10 陈凤琴;;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审思[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吕莎;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太空荒野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王治河 樊美筠;“环境伦理之父”的中国情愫[N];中华读书报;2018年

3 许可;“自然写作与环境伦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7年

4 中国石油大学 周文书;企业的环境伦理[N];山西青年报;2014年

5 陈爱华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伦理研究所;统筹协调多元环境伦理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庄穆;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罗晖 陈磊 游雪晴;希望环境伦理成为治疗“环境顽疾”新药[N];科技日报;2006年

9 陈磊 罗晖 游雪晴;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7 成强;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彭立威;生态人格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苗;当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勇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汪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泰勒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李民娟;麦茜特关于环境问题的性别维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杨芳芳;高中生环境伦理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朱世琦;论环境伦理价值取向下我国环境法治的完善[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应振;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伦理归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青;多重制度压力下企业绿色创新路径研究:“战略柔性-环境伦理”的配置[D];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

8 张sユ

本文编号:274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e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