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4:57
【摘要】: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面临的难题。当代流行的发展价值观所宣扬的美好生活的愿景并没有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而实现。相反,当代社会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扩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的片面发展等危机。针对发展与伦理的深层分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从伦理的向度审视发展的合理性,围绕“什么是好的发展?如何实现好的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相应的发展伦理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尼·古莱、克拉克、可思波、阿马蒂亚·森等人。他们主要从如下三个维度对发展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审视。一是对传统片面的经济主义发展观展开反思。他们认为,近代以降虽然人们为发展实践设定了民主、独立、自决等价值目标,但实际上却是以追求高效率、高财富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人事实上异化为发展的手段与工具。这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导致在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技术等领域出现了全面的异化。二是对人的价值主体地位重新确认。他们强调,在人与发展的关系中,发展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片面发展,将人与发展的关系倒置,最终造成“伪发展”,甚至是“反发展”的不良后果。三是对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进行重构。在他们看来,把物品丰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导致发展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把发展的目的集中于追求包括“最大限度的生存、尊重与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美好生活”的实现。对此,他们主张转换经济中心主义的增长路径,选择一条兼顾经济与伦理、人性与财富的发展道路。然而,目前的发展伦理思想研究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手段进行理想建构时,缺乏对伦理本身进行社会历史性向度的考察,局限于从抽象性的道德批判维度而展开;二是虽然他们关注到了生态破坏、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等以及财富分配不均等发展问题,却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与这些问题的内在勾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框架和分析范式,立足于生态的维度,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作为评价发展合理性的最高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与人的异化以及自然的异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种具有浓厚历史唯物主义底蕴的发展伦理思想。具体而言:第一,根据发展伦理学创始人德尼·古莱的理解,应将发展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归结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公正以及美好生活与物品丰裕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这也正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其一,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趋紧张,因此,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是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关键。其二,在发展与社会公正的问题上,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凭借对政治权力的掌控而对后发国家以及穷人的生态资源进行了灾难性地掠夺,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后发国家以及穷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在他们看来,要实现发展正义,就必须变革受资本控制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合理地分配生态利益。其三,在美好生活与物品丰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美好生活的实现在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积累更多的财富。然而,在生态制约的条件下,经济无限持续增长的神话终将破灭,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物品丰裕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应对美好生活的物质主义诠释进行反思,重新界定增长的范围和内容,以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公正和适当地获取生活基本必需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从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第二,以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危机,其产生的根源究竟是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流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针对这一发展伦理的核心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人类社会并非黑格尔式的绝对观念的发展史,而是物质生产的历史。因此,他们认为,造成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于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偏执,而应该深入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去探究。在他们看来,以私有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自然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深层根源。其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以及生态帝国主义就是这种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体现。他们指出,惟有以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能最终消除潜于发展内部的异化问题。第三,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导致发展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但他们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对发展危机的重要影响作用。他们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变革要服从于、服务于制度的变革。概括来说,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在经济层面,主要是通过保持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的不断扩张,追求资本的不断增殖;其二,在科学技术层面,主要是利用外部自然力来代替人的身体器官的劳动功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转化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无限增长;其三,在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层面,主要是把对财富的占有和消费看作是评价人们生活幸福与否的根本尺度,倡导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使消费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恰恰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诟病。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把经济的无限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消费的持续提高作为评判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忠实地服务于“利润和生产”这一最高目标,这意味着其势必把自然看作是控制和掠夺的对象,选择高生产、高消费的发展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引起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因此,通过变革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发展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技术进步观和消费观,将有助于消除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第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伦理,理论上如何建构其发展伦理思想,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和实现其发展伦理思想,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大抵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原则三个维度建构其发展伦理思想。其一,在发展目标层面,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既能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自由全面发展,又能维护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其二,在发展方式层面,他们认为,要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必须要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坚持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其三,在发展原则层面,在他们看来,应当矫正以资本增殖为最高原则的畸形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绿色的、平等的发展原则。在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指出,造成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技术运用和发展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存在的生态环境危机。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发展价值观的改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总的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探寻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的逻辑必然,这也决定了其发展伦理思想具有自身的理论特点,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经济增长主义、伦理中心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以生态为切入点,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基础上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而且还把追求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并试图找到一条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的现实道路。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对于我们如何认清资本的本质,如何防范资本的负面效应以及如何建构我国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
本文编号:2749075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辩护[J];哲学研究;2015年08期
2 叶海涛;吕卫丽;;从环境正义研究走向生态社会运动——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趋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谢昌飞;韩秋红;;究竟是生产正义还是分配正义——兼谈马克思与奥康纳的区别[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4 聂文军;;威廉·莱易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2013年04期
5 蔡华杰;;生态社会主义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向度——德里克·沃尔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述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郇庆治;;“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2期
7 曾文婷;;生态学社会主义何以可能——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的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8 陈永森;;奥康纳“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与“抽象劳动从属于具体劳动”思想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9 冷雪梅;;生存异化与资本逻辑批判的新道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术交流;2012年12期
10 陈学明;;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2749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49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