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麦金太尔德性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6:41
【摘要】: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1929-)最初是在曼彻斯特大学进行学习,之后执教于多所大学,被评为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他将其德性伦理思想集中体现于《德性之后》一书中,其后的相关著作主要对此书中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完善。麦金太尔伦理思想的提出极大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伦理学界,被称为“伦理学研究的新的转折点”。麦金太尔认为以情感主义为代表的规范伦理思想泛滥导致缺乏客观道德标准,启蒙运动道德合理性论证失败导致缺乏统一道德标准,道德实践出现严重危机使得社会处于道德无序状态,传统德性意义发生质变,社会生活中德性地位边缘化。麦金太尔将西方道德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后,认为解决道德问题的可行选择是复归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传统。他采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对英雄时代、雅典时期、亚里士多德以及中世纪的德性观进行剖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德性伦理思想。麦金太尔认为德性是获得实践内在利益的优秀品质,其中对于“实践”赋予新的解读,他所认为的实践是一种特定的“人类协作活动方式”,基于亚里士多德内外在善的理解提出“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认为其唯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内在利益,同时实践要遵循卓越标准的权威性。对于外在利益,他认为德性的养成与外在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在德性与共同体的关系层面,他认为人的德性内在于其所处的共同体的身份,德性促进社会机构发展,社会机构腐败危害德性存在,获得整体性好生活有赖于德性的养成,德性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我国当前处于变革期,法治建设日臻完善,市场经济的规范意识逐渐植根于公民,但对于规则之外的行为界定缺乏道德的约束,评判依赖于个人主观的认知,道德失范事件频发,个人的自由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首先要对什么是美好生活有清楚的认知。麦金太尔德性伦理思想中的内外在利益学说、个人整体性理论、复归德性传统理论等对促进公民美好生活和道德建设、解决当前道德领域中的问题、我国伦理学体系的建构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婷;韩东屏;;麦金太尔的地方性共同体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2 张晓;;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再发现: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早期的社会主义革命观[J];理论探讨;2017年03期

3 黄学胜;;马克思与麦金太尔的现代性道德批判及其比较[J];天府新论;2017年04期

4 丁琰;;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及其当代启示[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5 方杲;刘力贺;;论麦金太尔缝合“是”与“应该”之间的鸿沟及其理论困惑[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6年02期

6 龚群;姚云;;麦金太尔对现代自我观的批评[J];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4年00期

7 谢礼圣;;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学中的叙事与传统[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马克.C.墨菲;胡传顺;郭沙;;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J];书城;2013年11期

9 顾彬彬;;“追寻美德”:麦金太尔的美德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惠娜;卢风;;共同体与道德——试析麦金太尔对共同体伦理传统的追求[J];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国强;;后现代性视野下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基于麦金太尔美德伦理的思考[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7年

2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永翔;;麦金太尔的泛亚里士多德主义谬误——以分析荷马史诗的αρετη观念为例[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4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编辑部 冯书生;麦金太尔的美德学说及其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2 郭洋;走近笑星麦金太尔[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张言亮;麦金太尔与道德相对主义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万俊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道德的乌托邦呓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李公明(艺术评论者,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我的2003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周治华;德性、幸福与社会和谐[N];文汇报;2005年

7 龚;观鲸旅游在澳大利亚蓬勃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道学家”书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王洪彬;人才跟着文化走[N];组织人事报;2010年

10 林小春;美国如何让民众接受核电[N];中国信息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2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义天;当代美德伦理学研究:关于伦理多样性的论证与辩护[D];清华大学;2006年

5 韩国庆;道德合理性的重建[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7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晓;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杨芳;儒家德性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里;麦金太尔德性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沈晓岑;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麦金太尔德性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3 秦亮;麦金太尔美德伦理学的目的论重构[D];吉林大学;2018年

4 林苏云;麦金太尔德性正义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5 杨华生;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植爽;麦金太尔德性理论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7 吴小庆;从依赖性到德性:麦金泰尔论共同体何以可能[D];浙江大学;2017年

8 何奇玉;论麦金太尔视角中的美德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文静;麦金太尔德性伦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陈升磊;麦金太尔美德伦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