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伦理教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2-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伟;杨彩丹;;“论性而不论气,则收拾不尽”——朱熹“淫诗”说的价值诉求[J];文化与诗学;2009年01期
2 肖建新;宫超;;论朱熹的民生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郑晓江;成“圣”成“贤”之路──朱熹其人其学[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02期
4 刘佩芝;试论康熙对朱熹治国方略的实践[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王中原;;从朱王“新”、“亲”之辨看王阳明的亲民思想[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6 ;海学拾贝[J];求实;1983年02期
7 周梦江;《宋史·陈谦传》辨正[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姚瀛艇;论黄宗羲对张载的疏证[J];史学月刊;1987年01期
9 黄金钟;;朱熹对提高闽人文化素质的贡献[J];教育评论;1990年06期
10 严振非;赵师渊与《通鉴纲目》[J];文史哲;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熙;;二论朱熹的政治主张[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牛力达;;简论朱熹对易学发展的贡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邵良棋;;浅谈朱熹的“德治”思想[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陈其芳;;朱熹与武夷山[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国伯成;;纪念先哲朱熹[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6 鞠盛;;咏朱熹[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7 高令印;;略论厦门金门的朱子文化[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8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何乃川;林振礼;;朱熹“逃禅归儒”的思想转变[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郑学檬;;在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代序)[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志坚;九江也是“朱熹”邮票的原地[N];中国集邮报;2010年
2 张放;藏在深村的朱熹祠堂[N];成都日报;2005年
3 云大附中 刘翥;温暖心灵的声音[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4 高秀昌;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N];光明日报;2004年
5 安庆师范学院 朱守良;朱熹《家训》:从个人修养到民族文明[N];光明日报;2008年
6 倪俊峰 陈建希 林建国 陈航;《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在福建隆重首发[N];中国集邮报;2010年
7 杨晖 丁晓雄;朱熹故里着力打造园林城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方怀银;“古徽州”应为“朱熹”邮票的原地[N];中国邮政报;2010年
9 陈国代;名山留圣迹 过化在人心[N];闽北日报;2010年
10 程勇;朱熹美学研究的新思路[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秦海滢;明代山东教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勇;知识、教化与欲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权相佑;朱熹理一分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包丽虹;朱熹《诗集传》文献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杝P+敦;《楚彮後姙》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锋;朱熹政治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长生;朱熹山水诗的渊源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常建勇;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煌明;理念与天理——柏拉图与朱熹[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淑霞;圣贤——朱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罗小如;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宁夏大学;2003年
6 郑俊晖;朱熹主要音乐著述的文献学研究——以《朱文公文集》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永文;南宋时期赣东北朱熹后学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海燕;戴震与朱熹诗经学比较[D];安徽大学;2005年
9 姚宇亮;从朱熹书学看宋代儒学复兴对书法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会霞;朱熹仁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6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66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