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休谟“同情”理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7:03
【摘要】:休谟的同情理论由印象与观念的双重关系转换为知识论基础,通过经验来考察同情心理机制的产生过程,将同情理论运用到道德现象研究中,探究道德性质的来源、道德判断的根源和依据以及德性的指向。在知识论部分,主要解释印象与观念、自我观念在同情理论中的形成条件及作用;在情感论部分,以印象与观念以及自我观念为经验基础,阐释同情心理机制产生的三种基本关系。在道德部分,根据同情心理机制的产生的结果来区分道德的性质、判断道德的根源,形成德性的指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翔平;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罗肖泉;析“同情伦理学”之同情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吴亚玲;;论休谟的同情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4 高红利;;道德基础:从自爱走向同情——对休谟同情伦理思想发展历程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5 黄翠新;;传情之道——浅析休谟的同情发生机制[J];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钦;休谟的同情原则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7 李丽丽;;休谟的同情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孙海霞;;休谟“旁观者”的同情理论探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张伟;杨明;;“休谟问题”再思考——基于同情、旁观者和效用原则的考察[J];伦理学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谷文君;休谟与叔本华同情理论之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龙;休谟《人性论》中的同情理论[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7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7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