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24 07:30
【摘要】:牟宗三美学思想是一种纯哲学意义的美学思想,故对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的研究则理应从其哲学思想里体贴出来。综观牟宗三之全部著作并以核心著作为主要依据,笔者体贴出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圆觉主体的自由。在其思想语境里,自由乃是境界义的,而所谓圆觉主体,乃圆满觉悟的主体义,具体地言之:在儒家是圣人,在佛家是佛陀,在道家是天人,故所谓圆觉主体的自由,即圣人佛陀天人之圆融无碍之证境者也。 笔者根据牟宗三的核心著作所示之义理分际而将其哲学思想分为三期:第一期是逻辑哲学时期,在此一期里,牟宗三著有逻辑学系列著作,以及以此为义理根基而运用到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所成之新外王学三书。其美学思想可概之以道德天心与主体自由。此一时期其较偏重于儒家思想的表现,故其特别强调道德天心的作用,即使言审美愉悦,如成于乐者,亦特别强调此乃是源立于礼而来者。第二期是中国哲学时期,在此一期里,牟宗三著有从魏晋至明末的中国哲学阶段主题史之三书:研究魏晋玄学之《才性与玄理》,研究隋唐佛学之《佛性与般若》,研究宋明儒学之《心体与性体》。其美学思想可概之以心性之学与自由之呈现。此一时期的思想乃是通判道释儒三家之思想并会通之。道释儒三家,皆是心性之学,即皆重内在心性之修证,此理易明。道家强调道心之修证而至迹冥圆融之自由境界;佛家强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修证而至菩提心自证之自由境界;儒家强调圣心之修证而至大德敦化之自由境界。道释儒三家所修证的自由境界乃是修证主体经由次第之修证而自然而然地达至者,故谓此语境里的自由乃是呈现者,即自然而然所现者。第三期是消化并发展康德哲学时期,在此一期里,牟宗三通过翻译康德之三批判,为消化并发展每一批判所关涉及的哲学基本问题而著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之三书及《以合目的性之原则为审美判断力之超越原则之疑窦与商榷》一长文。其美学思想可进一步区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乃是依《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而表其美学思想,第二方面,乃是依《以合目的性之原则为审美判断力之超越原则之疑窦与商榷》一文及相关诸讲录文本而表其美学思想。就第一方面言,可概之以智的直觉与自由之朗现。智的直觉一观念在牟宗三哲学里具有中柱之作用,故特以一章之篇幅而疏解其依中国儒释道三家而证明之过程。并此一观念对其美学思想之表述亦甚关键重要。依中国智慧吾人有智的直觉,故有自由的无限心,具体而言:在儒家是道德仁心,在佛家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在道家是道心,此一自由的无限心之如如地呈现出来者,即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者,乃是圆满地呈现,故谓其为朗现。依中国智慧传统而确定吾人有智的直觉,并已表明吾人因此而有一自由的无限心并能如如地呈现出来,以圆教系统义理模式范域之,则可证成或妥善地解答德福一致即圆善问题。内心之德与现实之福能够圆满一致,此亦表示自由的无限心已朗现出来了。而自由的无限心一旦朗现,此则表示内心修证境界已达至平平一如之境界,故内心与现实一如,德与福一如。如此朗现出来的自由境界可谓是审美之极致。就第二方面言,可概之以即真即美即善与自由之圆成。牟宗三首先依循康德之思维道路而疏解了康德关于审美判断之诸问题,继而进一步依中国智慧传统而提出真美善之分别说与合一说之诸问题。依牟宗三,在即真即美即善之合一化境里,分别说的真美善之自性相皆被化掉了而归平平一如之浑化圆满境界。既然真美善三者皆可化而相即,故能够达至此一即真即美即善之合一化境者,乃是自由之究极圆成者。因此理之故,特单提出来而独立成章以表之而示其重要性与特殊性。此即是牟宗三哲学美学思想之大端。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以中国传统智慧会通和消化康德的第三批判——牟宗三美学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陈迎年;;牟宗三的善美学与康德的审美共通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徐瑾;;牟宗三真的“误读”康德了吗?——就“智性直观”与邓晓芒老师商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对哲学慧命的疏通与开发──牟先生铸造学术新词之意涵述解[J];孔子研究;1999年01期

5 王兴国;成于乐的圆成之境——论牟宗三的美学世界及其与康德美学的不同[J];孔子研究;2005年01期

6 张健捷;;牟宗三哲学中智的直觉与传统儒家的道德形上学[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7 罗义俊;圆教与圆善:康德与牟宗三——读牟宗三先生《圆善论》[J];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8 尤西林;;智的直觉与审美境界——牟宗三心体论的拱心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殷小勇;;审美判断与合目的性之关系——论牟宗三关于康德美学思想之商榷[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郭齐勇;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侯敏;现代新儒家文化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闵仕君;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焦自军;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朱晓明;牟宗三论现象与物自身[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勇;牟宗三的朱子思想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7年

4 邓文涛;现代性和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柏林;牟宗三儒家智的直觉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8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8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