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视阈下的当代幸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0:45
【摘要】:“幸福”是人类生活的动力之源,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样式构成了人类社会活动的立体场景。然而,人类对“幸福”的理解、掌控和实现方式却呈现着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历史图卷。经济学的“物质主义”解说,心理学的“个体主义”诠释,以及政治学的“团体主义”论证,都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科学”的答案。但是,无论哪一种理论解构都不可回避地确认着幸福的“主观感受性”之要旨。幸福具有极强烈的“主观”色彩,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客观”属性,是主观与客观相辅相成、相濡以沫之结合体,是围绕“人”而展开的。离开“人”的属性、脱离“人”的现实场景和理想追求谈论“幸福”都是虚妄的。而伦理学所具有的学科属性决定了从“伦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幸福”问题更加具有根本性、全面性和彻底性。因此,立足“伦理”之纬,探究“幸福”之实,研究之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从伦理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幸福问题才能更透彻,更准确,更深入,才能站得更稳,看得更远,才能更接近幸福的本源。幸福是社会个体在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在其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和谐状态和愉悦感受,与人的德行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在伦理学的视阈下研究幸福问题,能够更好地地实现人的自然、自在、自由、自得,才能使人从自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的幸福目标。 本论文从对幸福的基本理论概述出发,通过幸福的伦理思辨,分析影响当代社会人们幸福感的主客观要素,进而对当代社会人们实现幸福生活的可能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首先主要对幸福的基本含义、本质和幸福观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探析,在对已有的幸福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幸福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然后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道德与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幸福的伦理意蕴和伦理的幸福旨归;进而从当代人幸福感的式微和幸福观的迷茫现实出发,分析影响当代人幸福感确立的主客观因素,包括幸福与健康、幸福与道德、幸福与智慧以及与教育、就业、社保、环境等诸多相关问题,深化对幸福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观照;最后对当代人获得幸福感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可能路径进行了大胆探索,指出幸福感的获得既离不开必须的价值基础和社会基础,更离不开主体的目标设定和德性养成。人们要最大限度的实现幸福,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合理的价值观、适当的生活目标、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德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子,同时,不能忽视客观条件对幸福的影响,另外,还需要公正、安全的社会环境为幸福的实现提供保障,希望这些建议可以给正在追寻幸福的人们一些帮助。 幸福是一个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国内外对于幸福基本理论和幸福实践指导的研究层出不穷,关于“幸福感受”、“幸福指数”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对幸福的理解是复杂的,对幸福的讨论也必将成为一个更加持久和深入的研究课题而存在下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影;冲破图书馆无形屏障[J];图书与情报;2001年04期
2 邹渝;厘清伦理与道德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4年05期
3 陈根法;幸福在于追求[J];道德与文明;1995年01期
4 胡启勇;;亚里士多德与密尔幸福观比较[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向玉乔;;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烨;教育政策分析的制度伦理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李跃华;;“民生优先”的伦理审视及其确证路径[J];台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金树培;;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命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高兆明;“道德”探幽[J];伦理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张树华,董小英;中国女图书馆员的数量、结构及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e
本文编号:2769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697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