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07-26 15:52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礼仪之邦,而孝道作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孝道萌芽、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这一时期孝道的演变情况不仅对于理解孝道的真正内涵,把握先秦时期思想观念的演变轨迹,认识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更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指导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作用。 中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远古时期,由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中国文明在一开始就走上了和西方文明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也成为了孝观念产生的外部基础。同时,由于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使得农业社会中的人们在亲情血缘的基础上,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的行为和孝的观念。然而在夏商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孝观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全面施行,再加上周人对于农业经济的高度重视,孝观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风行于天下。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去古未远,周人的生活中仍旧保留了很多的原始社会遗存,因而也就使得西周时期的孝观念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既保留了殷商时期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具有“孝享”、“追孝”的特点,同时,又出现了孝养,勤政为孝的思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格局的动荡不安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孝的事情层出不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孔予为代表的思想家本着济世救民的精神,在继承西周道德伦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对孝观念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重构,勾勒出了新的孝道伦理体系。 战因时期,百家争鸣,各张其说,诸子闸绕孝道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继承孔子孝道思想的基础上,对孝道进行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论述,极人地扩充了孝道的内涵和外延,使之为史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尊奉。而其他各家则各有争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激烈的争辩和猛烈的批判,使得孝道理论得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最终导致了《孝经》的成书,进而为两汉时期以孝治国理念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孝道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学伟;简论老庄的孝道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J];五台山研究;1997年01期

3 康宇;;论儒家孝道观的演变[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4 李文玲;论曾子的孝道观[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5 肖群忠;论现代新儒家对孝道的弘扬发展[J];齐鲁学刊;2000年04期

6 闫建华;;孟子荀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J];沧桑;2006年05期

7 周义龙;;略论孟子孝道观[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8年11期

8 杨菲菲;王强;;孝道的本土心理学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9 谭洁;魏晋时期的孝道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刘全芬;;传统孝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王阳明的“良知”孝道观在新时期的意义[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涛;汲取传统精华 倡导时代“新孝道”[N];太原日报;2009年

2 苏迅;为干部群众树立了学习榜样[N];安阳日报;2006年

3 乌丙安,著名民俗学家,我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评委;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不能鱼目混珠[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杲文川;大爱孝为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孝道:最基本的家庭美德[N];四川日报;2005年

6 本报通讯员 杜贵斌 马广伟 谷贵贤;曾子故里唱和谐[N];济宁日报;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 李传珍邋张华;曾子故里检徽红[N];济宁日报;2008年

8 实习生 赵媛 何青云 王绵;团结网联合腾讯等寻找中华十大慈孝故事[N];团结报;2009年

9 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孝道[N];联合日报;2010年

10 徐世新;“孝道式微”背后的道德问题[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红霞;曾子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蒲中;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志为;孔子孝道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李福光;曾子孝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天栋;大学生孝道观教育的探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贾宇;玄儒思想影响下的两晋孝观念演变[D];清华大学;2007年

6 夏静;我国古代存留养亲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睿瑜;曾子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洋;当代中国青少年“孝”的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牛新政;两汉《孝经》编年及其孝道探研[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0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70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