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齐美尔对于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的发展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3-30 19:13

  本文关键词:齐美尔对于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的发展与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社会学家、哲学家的齐美尔,人们对他社会学家的身份往往更为熟悉,对他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更为关注,但齐美尔在生命哲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容忽视。正像齐美尔本人所说的那样:“国内外把我看作社会学家,事实上我感到有点痛苦——其实我是一名哲学家,我把哲学视为终身事业,社会学只当作次要学科研究”。本文通过分析论述齐美尔生命哲学观,并与齐美尔的前辈们或同时代的学者们——狄尔泰、柏格森、叔本华与尼采的生命观相比较,体现出齐美尔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更好地把握齐美尔思想,特别是生命哲学思想的主旨。齐美尔关于生命哲学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晚年所作的《生命观》一书之中,在他的《生命观》一书中作了四个章节,也是他这本书的副标题——四个形而上学论文,分别是生命的超越,思维的转向,死亡与不朽以及个体法则。正如齐美尔在他的关于人物证明的研究中所提到的那样,康德与歌德,叔本华与尼采,伦勃朗和史蒂芬乔治,对读者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思想家们最初最真实原始的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最“深刻而终极的个人观点”的。齐美尔的现代性体验的哲学起点是把“生命”这一看似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哲学范畴里面。他谈到“只是到19世纪的末叶,一个新的观念才出现:生命的概念被提高到了中心地位,其中关于实在的观念已经同形而上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价值联系起来了”。而《生命观》是齐美尔研究成果的一个标志性作品,《生命观》中所开发的关键理念代表了齐美尔文集中所表达的概念,但只针对他们精炼的和相关的部分。齐美尔生命观的典型形态在他的早期关于文化形态,社会形态,个体化形态和死亡的论文作品中首先出现。在他去世后出版的“形而上学”的一些片段中,在翻译此书结论的《格言》杂志上,或许提供了一些被引导了的调查的迹象。在那些片段中,齐美尔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科,“生命哲学”。这个学科将生命看作是过程和内容的综合体,旨在明确表述综合过程的基本样式。齐美尔在对叔本华的最终通向虚无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和尼采的强力意志的发展和超越中,形成了他自己一套超越生命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比如说,当我们研究一幅画作时,齐美尔会问:“对待一个相关系统中的元素形成生命的过程,和与之对比的塑造一个认知或一个价值世界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了他早期关于将主观文化看作是个人培养,后来关于真理意义的观点的建议,在此处,真理成为了终身的表现的共鸣。虽然无人能说齐美尔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但这些思想促使了对由将生命观思想放入哲学需求的注入生命的新方面而产生的探究。
【关键词】:齐美尔 生命观 死亡 命运 超越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7-8
  • 1.3 文本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8-9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9-10
  • 第2章 齐美尔生命哲学的产生背景10-24
  • 2.1 产生背景10-11
  • 2.2 分类11-24
  • 2.2.1 生物主义11-14
  • 2.2.2 历史主义14-16
  • 2.2.3 意志主义16-24
  • 第3章 齐美尔的生命哲学24-36
  • 3.1 生命应该从现实出发24
  • 3.2 齐美尔的生命观是超越生命24-36
  • 3.2.1 齐美尔《生命观》的意义24-29
  • 3.2.2 《生命观》是齐美尔生命哲学研究的一个标志性作品29-36
  • 第4章 对齐美尔的生命哲学的反思与评价36-41
  • 4.1 齐美尔的超越生命的概念以及他对叔本华与尼采生命观的评价36-38
  • 4.2 对齐美尔生命哲学的评价38-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向荣;黄晓辉;;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杨向荣;张彩云;;游戏·现代性·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3 U.狄塞;薛云梅;薛华;;齐美尔的艺术哲学[J];哲学译丛;1987年06期

4 杨向荣;曾莹;;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齐美尔的时尚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杨向荣;;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J];理论与创作;2007年05期

6 宋扬;夏磊;;探源齐美尔社会学中悲观主义——齐美尔眼中的现代社会[J];黑龙江史志;2008年16期

7 袁敦卫;;从齐美尔看当代审美文化的内在冲突[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8 周来顺;;文化危机与双重救赎——齐美尔视域中的现代性危机理论研究[J];学海;2013年02期

9 赵洪涛;;齐美尔:金钱统摄下的现代生活风格的美学批判[J];文艺争鸣;2013年10期

10 杨向荣;雷云茜;;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社会理论视阈中的时尚意义建构[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星亮;;略论社会-文化冲突的几个问题[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思达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系;齐美尔与社会几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版编辑邋王跃生 景德祥 苏小和 李华芳;1950、1960、1970、1980年代生人:对德国文化了解有多少?[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何雪松;社会转型期的责任焦虑[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敦卫;社交形式的变迁[D];中山大学;2009年

2 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莉莉;齐美尔生命美学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许红颖;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3 宋春秀;齐美尔时尚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意义[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4 潘菁;齐美尔对于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的发展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斌璐;感觉的碎片——齐美尔美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艾;解读齐美尔的现代性社会理论[D];安徽大学;2010年

7 于明晖;现代性视域中的齐美尔文化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园波;齐美尔与青年卢卡奇异化思想关联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齐静;齐美尔的“距离”美学思想[D];辽宁大学;2014年

10 刘萍;论齐美尔的时尚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齐美尔对于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的发展与超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7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0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