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探析

发布时间:2020-08-25 07:02
【摘要】: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以信息生产为主的信息社会,某种程度上,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构成要素。作为当代信息传播主要载体的网络,也已成为人类信息活动的主要场所。信息社会的到来,一方面,它无所不在的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引发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热潮,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它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个体的自主意识,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在彰显个体自主能动性、丰富并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亟需解决的问题,极大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给人类带来真善美的同时,假丑恶亦伴随其间。由于受西方道德相对主义、绝对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网络信息传播背离了理性的道德,脱离了社会的伦理精神,日渐导致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缺失,以至于垃圾信息无孔不入、暴力色情充斥荧屏、虚假信息屡禁不止、网络暴民时有出现……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协调并尽快解决,将会给网络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性后果,并进而对现实生活带来冲击。 伴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信息管理理性的不断追求,对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的吁求已势在必行。伦理责任作为重要的道德范畴,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提升个体德性、促进社会文明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而在与现实社会并无本质不同的信息社会,特别是在信息管理中,确立起管理者的伦理责任,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增强网络人的伦理责任意识,促进信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正是立足于网络信息管理现状,对此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从伦理责任之维对网络信息作行之有效的管理,使网络信息传播走向伦理之道并趋于“善”,让网络技术的求“真”、信息传播的趋“善”有机融为一体,从而展现网络信息社会和谐之“美”。 亟需改变的网络信息失范、无序状态,在目前缺乏有效监管与控制的情况下,要对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予以确立,首要的必须解答如下问题:谁该为信息管理负责?为什么要负责?应付何责?怎样负责?论文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原理,通过案例调查与个案研究,从整体视阈对网络伦理、信息伦理、管理伦理、责任伦理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挖掘、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内容与现状进行了深层的剖析,从伦理学视角对网络信息管理主体(谁负责)、伦理责任的确立原则(为何负责)、管理主体的伦理责任确立(负何责)及其践行保障策略(如何负责)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与探析。 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是指参与网络信息管理活动、具有意志自主能力的行为主体,基于客观的网络信息管理实际及所涉及的伦理和利益关系而应尽的分内之责和道德义务,是信息管理的客观规定与信息管理主体自觉的统一。基于对网络生活实际及网络信息管理的理性道德思考,作为网络信息管理的主体——个体、网站与政府,因层次与权限级别不同,必须为信息管理尽到各自应尽之责。作为自由的网络人个体,在信息管理中就应当为信息管理和信息选择自由而承担伦理责任;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站,由于其是实然的信息管理者,因此他们应当承担信用诚实责任、舆论价值引导责任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承责任;作为与网络发展有密切联系的政府应尽信息服务于人民、价值导向和媒体监控的伦理责任。只有依据自由与责任相一致、权利与义务相协调、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确责原则,坚持责权对等、以名定责和忧惧启示等确责方法,并通过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主体的责任教育、提高信息管理责任主体的自律能力、建立伦理责任践行的权责保障制度等实践策略,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方能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0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奕翔;;浅谈高校图书馆如何帮助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学习英语[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2 刘云秋;;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交互式网络英语写作[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4 邓继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大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年16期

5 张雪梅;;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6 韩建华;;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角色转变[J];群文天地;2011年13期

7 崔铁军;;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8 赵英;;对图书编目系统DC元数据与MARC格式数据的探讨[J];群文天地;2011年03期

9 王秀萍;;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10 唐斌;;政府应对环保公共事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分析[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莹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2 林霞;;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管理初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爱灵;;中学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甘利人;王日芬;王蓉;;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思源;;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初探[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6 林明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开展中医药期刊编辑工作[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科技期刊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7 王希;;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立法[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海金花;;林业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与应用[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陈昌林;;军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研究[A];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2009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10 王钊;;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所引发的思考[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庆中;用好网络信息资源[N];解放军报;2004年

2 本报评论员 李建华;官员也要承担政治伦理责任[N];长江日报;2011年

3 汪波;医药企业·伦理责任[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柳立;2005年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快速增长[N];金融时报;2006年

5 安然;2005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持续健康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钟和;调查报告盘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N];中国税务报;2005年

7 魏丽 孙树杰 李山 潘华静(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存在的障碍及对策[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威;网络信息进农家[N];河北科技报;2007年

9 侯文学邋周彦;为民企承担“伦理责任”叫好[N];经理日报;2007年

10 马缨 王奋宇;切实履行科技伦理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戈;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及信息组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颜剩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陈喜乐;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传播模式与机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张明;入世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段宇锋;网络链接分析与网站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杨三正;宏观调控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刘康苗;自适应网络信息获取服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吴国娟;大学制度伦理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许增福;DL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及知识发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朱婕;网络环境下个体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有余;网络信息管理的伦理责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丹辉;网络信息资源及其检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冉从敬;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胡阳;我国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金芳;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汤耀明;基于网络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洁;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与开发[D];厦门大学;2009年

8 宗诚;网络信息政策法规实施效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冯晓丽;基于网络环境的书目情报服务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顾筱莉;服务于地理教学的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处理和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3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03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