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0-08-26 15:29
【摘要】: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作用于自然和干预自然的过程。长期以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念导致人们对自然进行了过度的开采,甚至成为掠夺,由此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使自然秩序陷入混乱。同时,工业生产等领域所排放的废物,严重打乱了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失衡,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造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是目前威胁着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对生态危机,人类必然要寻求解脱之道,这既是人类的本能使然,也是人类的理性使然。正是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道德的关怀或道义的力量被纳入到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序列中,于是一种新的伦理——生态伦理被呼出。 任何一种新的理论的建构,都要寻求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据,寻找生态伦理学理论建构的文化基础就是寻求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历史或传统的支持。在这一历史搜寻中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与今天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思维是相契合的,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谈道家,人们自然会把它同道教这个唯一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联系起来,所以首先从道家与道教的关联开始,描述了道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主要内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倍受重视源于现代社会日益深重的生态危机,由此论述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兴起、发展及道家与其渊源。通过梳理,将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态自然观,包含哲学基础、基本原则、解决方法;第二是生态道德观,包含核心概念、价值视角、平等思想;第三是生态伦理规则,包含伦理关怀、处世原则、人生境界。诚然,在人类的一切文化中无矛盾性和完备性是不能同时达到的,因此,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本身也不无偏弊和错谬之处,在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确也产生过一些消极落后的伦理效应,这需我们给以实事求是的批判性分析,予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性扬弃。指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为中国农业文明产物的历史局限,以利于我们在重塑当代生态伦理观的现实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吸收,进而提炼出其现代价值:“知常曰明”的环境保护意识;“知和曰常”的生态平衡意识:“知止不殆”的适度发展原则;“知足不辱”的消费观念。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道家生态智慧的精髓,始终贯穿于现实社会中的生态伦理学,从而呈现出其现代生态意义。对道家的生态智慧从新的角度归纳出“四知”原则,同时在进行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本文的选题有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058
本文编号:2805352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2-05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素芬;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薪宇;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5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053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