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国际经济公正的伦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04 08:16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国际经济的核心伦理原则——国际经济公正。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导言、主体部分和结语。 在导言中,作者着眼于当今国际经济现象,描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隐蔽处显现出来的长期存在的国际经济不公,这种不公主要体现为决策不公正、地位不公正和利益分配不公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公是本文的关注焦点。 在主体部分中,首先,作者阐释了有关概念和理论。(1)解说了三个相关概念。公正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均衡地、合理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其核心是均衡和合理。经济公正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均衡地、合理地分配经济利益和责任;国际经济公正是经济公正在国际层面的扩展。(2)简要述评了西方思想史上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学派关于国际经济公正的学说。(3)分析了国际经济公正这一伦理原则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共同利益和文化基础——多元共识。 其次,作者重点分析了国际经济公正的四个子原则:机会均等、无害、互利和适度差别。机会均等是国际经济公正中最基本的子原则,它体现为:(1)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机会均等;(2)国际市场准入中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意志自由的伦理要求,是一种程序公正或形式公正,它不能确保结果公正,因此还必须设计实质公正来补救它。实质公正原则有无害、互利和适度差别三个。无害原则是实质公正的最低层次,包括不损害对方利益、不损害第三者利益和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无害原则要求利己不损人,是一种消极的伦理法则,还须提升其价值层次。互利原则是建立在无害原则基础之上的较高级原则,包括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对等互利和不对等互利,国际分工中产生的合作利益为其提供物质基础。适度差别原则则是最高层次的公正原则,它要求对利 益差距进行合理的平衡,主要通过交易和合作中的让利补偿和事后补 偿来达成。以上四个公正原则层层推进,不断提升其伦理价值,共同构 成国际经济公正原则。 再次,作者思考了国际经济公正的实践,主要涉及一三个方面:(l)价 值视角的转换—从民族主义到全球主义。我们并不否认民族国家利 益的存在,而是站在全球角度去理解民族国家利益,这种转换的实现要 依赖于共同生活实践和文化对话。(2)制度建构—从软约束到硬约 束。现行国际机制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公正,但其不公正性也是非常明 显的。保障国际经济公正得以实现的国际经济规则应体现公平性、透 明性和开放性。(3)德法相济—规范与德性的融合国际经济公正 既需要外在机制的强制,也需要主体内在的自律,只有两者融合才能培 养出国际经济主体的责任感。, 在结语中,作者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话由,思考了发展中国 家应怎样去争取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扶序,提出了注重自我发展,充 分利用世贸组织优惠条款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强发展中国家的 协调合作等措施。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B82-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陈有勇;;寻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陈立峰;王海亮;;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拘束力的影响——从彼德斯曼关于国际经济法宪政功能的视角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1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