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涉及的道德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09 17:47
当代社会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发生了改变。作为中国网络发展的特色产物,“人肉搜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搜索引擎,其有着很多的优点:改进搜索方式,提高搜索效率;贯彻言论自由,加强监督批判;放大道德威力,弥补法律空白。但是狭义上的“人肉搜索”却侵犯了被搜索者的权利,污染了网络信息环境,对于网络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本文所要探讨的也正是狭义上的“人肉搜索”。 转型中的市场经济秩序紊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网络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并存,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等造成了大量的违背现实道德的网络行为和“人肉搜索”行为。 “人肉搜索”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接受相应的规制,这种规制不仅仅要依赖于道德,还要依赖于法律以及一些技术性手段。首先,“人肉搜索”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构建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培养网民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利用该网络道德体系指导网民的“人肉搜索”行为,维持“人肉搜索”社区的正常运行;其次,对于“人肉搜索”要加以有效的引导和适当的法律约束,从立法、执法各个阶段对于不道德的搜索行为进行规制,确保其在法律框架下有效运行;再次,应该采取一些技术性手段限制不道德的“人肉搜索”行为,如采取网络实名制,网站技术性过滤等。 对于“人肉搜索”,应该进行必要的规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减少不利影响,使其真正成为高效的搜索工具,成为舆论监督的利器,在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作出贡献。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82
本文编号:2815275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勤明,张晓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四新;;“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J];法制资讯;2008年Z1期
3 罗福先;浅谈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黄东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彭艳红;;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本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J];湖湘论坛;2006年01期
7 ;关于当代道德教育问题的讨论[J];教育研究;1996年07期
8 彭先桃;汤舒俊;;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10 王长民;论网络道德教育[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815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1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