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22:16
【摘要】:“生生”思想源于《易传·系辞上》中的“生生之谓易”,经儒家各时期代表人物的扩充和发展之后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义理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智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儒家各时期代表人物思想的发展。先秦时期,儒家先哲们对“生生”思想的理论扩充主要涉及天人关系、“天命”的实现和人自身的道德修养等方面。在经历了道家、魏晋玄学和佛学思想的影响后,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逐渐开始从“理”“气”“性”的角度来解释和扩充“生生”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对“生生”思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相关典籍的研读和分析,试图从孔、孟、荀三者关于“天命”的探讨出发,理解他们对天人关系、物我关系和“天命”之实践路径的阐释,进而从生态伦理视角把握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整体思维和理论价值。在生态伦理意识方面,从“知天畏命、以仁践命”和“明诚尽性、参赞化育”到“知天尽性、扩充善端”再到“天人相分、制用天命”,儒家代表人物对“天”的自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强,对于自然运行规律的把握逐渐加深;在生态伦理实践方面,先秦儒家以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情感为基础,主张通过养护与节用并行的实践方法来协调物我关系以应对自然变化。考察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生态伦理内涵,可以发现,其中蕴涵的生态伦理智慧主要是从其德性论和修养论中发展而来的。因此,先秦儒家的德性修养之路也是一条通过“成己成物”来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实践之路。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叙述“生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内容,第二章论述先秦儒家对“生生”思想的扩充和发展,第三章诠释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指向和实践路径,第四章在分析其生态伦理思想价值和局限的基础上,总结先秦儒家“生生”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2-0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内容
    第一节 “生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周代自然天人观的发展
        二、从先秦“知天命”到“制用天命”向宋明“万物一体”的转变
    第二节 “生生”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天地之大德曰生”与“生生之谓易”
        二、“生生”思想内在的创生性、包容性、发展性
        三、《易传》之“生生”思想对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资源意义
第二章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内容
    第一节 从“知天命”到“制用天命”的生态伦理意识
        一、知天畏命、以仁践命
        二、明诚尽性、参赞化育
        三、知天尽性、扩充善端
        四、天人相分、制用天命
    第二节 仁爱万物、养用并行的生态伦理实践观
        一、仁爱万物
        二、用之有节
        三、以时蓄养
第三章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指向和实践路径
    第一节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指向
        一、“天人合一”:对待天人关系的思维方式和理想境界
        二、“厚生”:对待万物的基本态度
        三、“和生”:对待生命的基本原则
        四、“顺时而生”:对待自然的基本实践方法
    第二节 实践路径
        一、修身以正德
        二、爱物以厚生
        三、节制以利用
第四章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价值与局限性
        一、先秦儒家“生生”思想之超越性、积极性和可行性
        二、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节 先秦儒家“生生”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
        一、“生生”思想与政府生态环境及资源管理制度
        二、“生生”思想与企业生态道德及社会价值
        三、“生生”思想与公民绿色生活观及消费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德君;;先秦儒家反贫困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03期

2 史佩岚;;先秦儒家宽容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9年31期

3 严旭;;先秦儒家孝道伦理对后世法制文化的影响[J];法制博览;2017年36期

4 郭卫华;;论先秦儒家情理精神的现代转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5 林雪琳;;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浅论[J];文教资料;2017年19期

6 叶蔚兰;;先秦儒家之礼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8年30期

7 周玉萍;董如;;先秦儒家与墨家节俭观的比较分析[J];史志学刊;2017年01期

8 鹿晓燕;宗廷虎;高万云;;“言论并重、内外双修”——先秦儒家修辞的现代启示——《先秦儒家修辞研究》简评[J];东岳论丛;2017年02期

9 许袖飞;;先秦儒家经典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6年19期

10 林晓平;;先秦儒家诸子著作与民俗史研究[J];求索;201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世华;先秦儒家禅让观念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吴建国;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7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9 徐文涛;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顼春哲;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刘艳芳;先秦儒家“成人”思想的生态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3 秦星星;孔孟荀“美”思想及其主体意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4 马琳;先秦儒家“生生”思想的生态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5 周绍鹏;先秦儒家对“礼”的价值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刘恺;先秦儒家人生境界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杨杰;先秦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8 张雨霏;《诗经》中的“仁君”诗篇与先秦儒家的君德理想[D];山东大学;2019年

9 刘霞;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10 洪旭虹;先秦儒家修身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45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45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