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邓小平的义利观

发布时间:2020-10-18 06:15
   邓小平义利观是在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熏陶下,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义利观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形成的,是我国新时期价值观的独特表现形式。邓小平义利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邓小平本人将物质利益规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一系列义利观内容。其中包括发展是硬道理,提倡发展生产力,重视物质利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先富后富”论和“共同富裕”论等等。就生存意义层面而言,邓小平义利观可分为两个层面的价值取向:道义与利益;公利与私利。邓小平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和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观点就是对这两个层面价值取向的很好诠释。邓小平义利观的总体特征是辩证的内在统一性。内在道义与外在功利的统一,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等都表现了这种内在统一性。在新形势下,邓小平义利观引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匡正了人民社会行为方式,有利于培育起现代民族精神。邓小平义利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助于协调当今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有助于人民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有利于社会公正和谐。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A849.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邓小平义利观的形成渊源与历史发展过程
    1.1 邓小平义利观的形成渊源
        1.1.1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1.1.2 马列主义理论因素
        1.1.3 个人生活经历因素
    1.2 邓小平义利观的历史发展过程
        1.2.1 邓小平义利观的准备阶段
        1.2.2 邓小平义利观的探索阶段
        1.2.3 邓小平义利观的形成阶段
        1.2.4 邓小平义利观的成熟阶段
第2章 邓小平义利观的基本内容
    2.1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2.2 发展是硬道理
    2.3 提倡发展生产力重视物质利益
    2.4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2.5 “先富后富”论和“共同富裕”论
第3章 邓小平义利观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
    3.1 邓小平义利观的主要价值取向
        3.1.1 “义利”两个层面的价值取向
        3.1.2 公平与效率
        3.1.3 人民利益至上与尊重个人正当利益
    3.2 邓小平义利观的基本特征
        3.2.1 内在道义与外在功利的统一
        3.2.2 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3.2.3 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3.2.4 实现手段与实现目的的统一
        3.2.5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
        3.2.6 义利取向多元化与义利导向一元化的统一
第4章 邓小平义利观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4.1 邓小平义利观的历史作用
        4.1.1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4.1.2 对人民社会行为方式的影响
        4.1.3 对培育现代民族精神的贡献
    4.2 邓小平义利观的时代意义
        4.2.1 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继承发展
        4.2.2 有助于协调当今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
        4.2.3 有助于人民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4.2.4 有利于社会公正而促进社会和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文斌;建立社会主义公平观——学习邓小平社会公平的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龚长宇;义利问题20年[J];道德与文明;2003年03期

3 成思;邓小平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杰出贡献[J];道德与文明;1994年01期

4 苑秀丽;论毛泽东、邓小平义利观与中国传统义利观之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丁名海;;略论邓小平义利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李海荣,张培炎,梁宗常;论邓小平的义利观及其时代意义[J];桂海论丛;1996年06期

7 张正光;论邓小平对传统义利观的超越[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8 杜莹;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陈连根,王荣德,徐新,朱仁宝;论邓小平的义利观[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韦苇;邓小平“义利观”的两个层次[J];经济学家;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2845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45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