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如何教育——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0-20 11:02
   关于道德如何教育的问题,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探讨了三种解决方式,即对话的、独断的以及问答的教学方式,其代表分别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自身。苏格拉底从德性即知识出发,强调知识即回忆,道德的受教过程就是天赋理念的回忆过程。亚里士多德倾向于从习俗的立场来理解德性,主张德性的习得最终要落实于习惯的养成之中,道德不是先天据而有之的,它是后天训化的结果,人们只有运用它才能真正拥有它。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康德尤为重视从德性的"新生论"与"道德自律"的角度来阐释道德的授受问题,以此摆脱传统思想中的"预成论"与"道德他律"的缺陷。不过,他的道德哲学与其道德教育之间的悖论问题也由此引发了后世学者持续不断的争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彪;;道德如何教育——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为中心[J];道德与文明;2019年01期

2 戴兆国;;康德伦理学的奠基——以《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为中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冯显德;;论康德的道德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4 戴兆国;;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5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科斯嘉;葛四友;;康德对义务的分析——《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第一部分的论证[J];思想与文化;2013年00期

7 刘静;;对道德基础的追问——从康德谈起[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刘静;;“正义”还是“美德”?——重思康德伦理学的思想主题[J];学习与探索;2015年08期

9 陈晓曦;;试论康德的“榜样”概念[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10 黄学胜;;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评价——以“义务和道德法则的普遍理念”为视角[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丁乃顺;阿多诺道德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燕杭;从形而上的道德理念到日常化的反思活动[D];浙江大学;2009年

4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5 赵夏文;道德要求的可能性[D];吉林大学;2015年

6 王华;在道德与政治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7 黄泰轲;牟宗三“生命的学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8 张明伟;论道德的境域[D];山东大学;2014年

9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康德论德福一致[D];西南大学;2015年

2 黄万滨;论康德实践理性在其道德哲学中的地位[D];华侨大学;2013年

3 张贺;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情感问题[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陈曦;康德“目的王国”的困境及其出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国琪;康德伦理学浅析[D];贵州大学;2008年

6 孟莹;康德道德目的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毛安翼;康德论道德和法律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尹洁;对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之实践意义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9 伊兰;康德论道德情感[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兰芝;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8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48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