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2:0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在以迅猛的趋势向前发展。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领域也孳生了一系列不道德的现象,并在不断地蔓延。在这种情况下,适应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立足于当今我国体育的现实,遵循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建构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已成为理论界的一项伟大使命。 体育是适应身体活动(APA)与身体教育(PE)及竞技运动(Sport)的复合体,是人类以自身为客体而专门设计,以发现、发掘、保持、发挥和展示自身(个体和集体)潜能的身体活动。体育伦理是指以体育(指身体活动)为中心所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体育伦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要素的视角来看,它是体育伦理意识、体育伦理关系和体育伦理活动的有机统一;从体育伦理主体层次的视角来看,它可以划分宏观体育伦理、中观体育伦理和微观体育伦理三个层面。体育伦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与评价、教育与激励、调节与整合、超越与创新等方面。 当代,中国体育伦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化的浪潮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及蕴涵在其背后的价值观矛盾和冲突,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所带来的“黑哨”、“黑球”等不公正的裁决和竞争行为,当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兴奋剂使用”等违背体育伦理精神的问题,以及大量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都使得当代中国体育伦理的建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和任务。 研究视野的确立,是建构当代中国体育伦理的首要前提。当代中国伦理建构的视野主要有历史视野、现实视野和国际视野。所谓历史视野,是指在当代中国伦理建构的过程中,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的体育伦理思想;所谓现实视野,是指当代中国体育伦理的建构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体育的现实,反映当代体育发展对体育伦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所谓国际视野,是指当代中国体育伦理的建构要吸收和熔铸奥林匹克的伦理精神,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伦理的有机构成。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B82-05
【部分图文】:

结构图,上下位概念关系,结构图


体育的本质阐释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锐生;读《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5年02期

2 韩庆祥;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3 杨青;慕尼黑:十五个当代中国艺术家画室[J];艺术界;1996年06期

4 张则孙;;当代中国的一个奇迹——纪念高士其诞辰90周年[J];群言;1996年04期

5 汪继福;;一部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力作——评《当代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J];长白论丛;1997年03期

6 章启辉;当代中国的文化思潮[J];湖湘论坛;1998年05期

7 ;哲学研究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J];新长征;2000年01期

8 朱道平;当代中国画发展方向与画家的自我追求[J];文艺研究;2001年03期

9 刘纲纪;周韶华与当代中国画的创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董旗,胡剑云,蔡松平;浅论毛泽东新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育玮;当代中国法哲学的哲理探索[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刚;国家间的安全合作与当代中国的安全追求[D];暨南大学;2005年

10 袁明旭;官僚制视野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冲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兰;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土资源及其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友云;论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兵云;当代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董磊;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发展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小伟;当代中国乡村秩序格局的演变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7 贲道鹏;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孙立新;成人教育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学兵;随“类”赋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学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7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57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