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态度理论视域下美德的实在性辩护

发布时间:2017-04-07 22:03

  本文关键词:态度理论视域下美德的实在性辩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西方美德伦理学中美德一般被解释为道德主体内在的某种品格特征,美德的实在性是指,美德作为品格特征具有相应的心理事实。一直以来,关于美德的实在性的争论集中在行为的倾向性研究上。美德具有内在性、多轨性或多维度性、具有程度差异,因而行为的倾向并不能很好地说明美德的实在性。但态度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美德的本质。态度包括三个主要的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或意向成分。这三种结构组成部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态度这一心理现象。按照态度理论对性格特质的分析来理解美德,更合乎美德伦理学家所理解的美德,一是考虑了个体内在的情感和认知因素,二是通过态度强度的分析,更合理地解释了美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美德不仅仅是“有”和“无”的问题,还存在一个稳固程度的问题。这就很好地说明了美德的三个主要性质。态度理论不仅可以为美德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而且还能化解美德伦理学的支持者和情境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在态度的形成中,学习、情感、认知因素、社会文化等对态度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态度的形成是人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在后天活动中通过经验习得的。态度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社会化、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学习,不断强化的过程。亚里士多德之后的美德伦理学家有一个共识,即习惯对于美德的养成具有核心作用。关于态度发展的研究可以支持这一共识,具体表现在态度的强度和内容两个方面。态度理论还可以支持美德的生成的一般机制。
【关键词】:美德伦理学 美德的实在性 态度 习惯 美德的养成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导论8-14
  • 一、美德伦理与美德的实在性问题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三、本文的意图与计划13-14
  • 第一章 美德实在性的争论及其偏差14-23
  • 第一节 美德伦理学的历史与基本主张14-16
  • 一、美德伦理学的历史14-15
  • 二、美德伦理学关于美德的基本主张15-16
  • 第二节 美德实在性问题的出现及其理论背景16-18
  • 一、美德实在性问题的出现16-17
  • 二、美德实在性问题的理论背景17-18
  • 第三节 美德实在性争论的本质与偏差18-23
  • 一、美德实在性争论的线索18-21
  • 二、美德实在性争论的偏差21-23
  • 第二章 态度理论及其对美德实在性的结构性辩护23-34
  • 第一节“态度”的心理学内涵23-25
  • 一、态度的心理学解释23-24
  • 二、态度的心理结构要素24-25
  • 三、态度的量度25
  • 第二节 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25-28
  • 一、主体内在因素的影响26-27
  • 二、外部情境的作用27-28
  • 第三节 态度理论对美德实在性的结构性辩护28-34
  • 一、态度对美德的结构性解释28-30
  • 二、态度的可接近性对情境主义实验的解释30-32
  • 三、美德的心理学共识32-34
  • 第三章 态度理论对美德实在性的生成机制辩护34-42
  • 第一节 态度的形成34-35
  • 一、态度形成的诸要素34-35
  • 二、态度形成的过程35
  • 第二节 态度理论对习惯在美德养成中的作用的佐证35-38
  • 一、态度理论对习惯的强化作用的证明36-37
  • 二、态度理论对习惯的认知作用的证明37-38
  • 第三节 态度理论对美德形成一般机制的证实38-42
  • 一、对美德的“差异性假设”的证明38-39
  • 二、对文化背景的作用的证明39-40
  • 三、对美德培养机制的解释40-42
  • 结束语42-43
  • 致谢43-44
  • 参考文献44-46
  • 一、中文文献44
  • 二、英文文献44-46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华,冯衡;“经验的实在性”浅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韩彩英;;文化实在:认识活动在语境中的语言-符号实在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3 肖峰;;信息技术与实在性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4 刘志;;论历史诗学实在性的人文内涵[J];齐鲁艺苑;2013年04期

5 B.钱德尔 ,石音;关于人的本体[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6 洪定国;论物理实体的实在性[J];哲学研究;1994年12期

7 车玉玲;;被遗忘的精神实在与被割裂的人——20世纪俄罗斯宗教哲学视域下西方理性主义病症之根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秦洁;陈晓平;;集体意向辨析[J];学术研究;2012年06期

9 韩林合;;简论世界及其内的事物的实在性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翟玉章;设定物及其实在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大设计”胎观[N];美术报;2012年

2 张卜天;哲学:沟通科学与常识[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金坛市朱林镇党委书记 姚洪方;力争“两个率先” 从为民办实事做起[N];江苏经济报;2003年

4 秦德君;法治:我们究竟少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5年

5 张敏;关于发展观与政绩观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毅;态度理论视域下美德的实在性辩护[D];吉首大学;2015年

2 乔笑斐;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实在性探析[D];山西大学;2014年

3 战荣军;洛克知识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态度理论视域下美德的实在性辩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