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特点及其与移情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21:30
道德敏感性是心理学新近二三十年来兴起的研究领域,人们对它的关注来源于Rest 1982年提出来的道德四成分模型,此模型认为道德行为的产生至少是由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道德动机(moralmotivation)和道德品性(moral character)等四个心理成分构成,之后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方向逐渐从以道德判断为中心到开始重视道德敏感性的重要作用上来。第一篇关于道德敏感性的研究来自Bebeau&Rest的牙科医生道德敏感性测验,主要用访谈法考察牙科医生的职业道德敏感性。但此领域的量化研究非常少,本研究想尝试用问卷法来探索的职业道德敏感性的内在结构和特点。同时新闻伦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的碰撞和冲突中,我们该何去何从,本研究以新闻传媒领域为切入点,用量化的问卷法考察职业道德敏感性的结构特点。本研究主要分三部分进行:首先编制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问卷并施测,进行信效度验证;修订移情量表,施测后进行信效度验证。第二根据预测的结果修订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问卷和移情量表,进行正式施测。第三分析新闻职业道德敏感性的...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性别被试在道德敏感性总分量表上的平均分(Z分)
一非新闻从业者(98)图5.2不同身份被试在道德敏感性量表上的平均分(z分)由图5.2所见,1新闻从业者在道德敏感性问卷的四个维度得分以及总量表平均分都在0分以下,而学生和非新闻从业者在道德敏感性四个维度以及总量表平均分基本都在O以上,只有非新闻从业者在道德判断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0.2从学生与非新闻从业者两者的比较来看,学生在道德敏感性的三个维度(道德判断、相关利益主体的识别、道德权重)上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分都高于非新闻从
5.4.3学历对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敏感性的影响描述性分析发现,随着学历的增高,道德敏感性四个维度及总量表的分数都一致上升,具体见下图5.7所示:_二一一一!仁!43:O0.后果识别.道德判断.相关利益主体识别.道德权,2,01.;0O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 4123657心心众衣-O.-O.-O.图5.7四种学历水平被试的道德敏感性得分分布以四种学历水平(l大专及以下,2本科,3硕士,4博士及以上)为自变量,以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敏感性四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发现四种学历水平在敏感性后果识别F(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传媒环境下新闻伦理道德失范问题辨析[J]. 杨楠.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2)
[2]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J]. 郑信军,岑国桢. 心理科学. 2008(05)
[3]2007年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 杨雨丹. 新闻大学. 2008(01)
[4]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郑信军,岑国桢.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
[5]我国传媒面临更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拷问 2006年新闻传播业的10个话题[J]. 陈力丹. 今传媒. 2007(01)
[6]转型期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归因[J]. 杨允.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292464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性别被试在道德敏感性总分量表上的平均分(Z分)
一非新闻从业者(98)图5.2不同身份被试在道德敏感性量表上的平均分(z分)由图5.2所见,1新闻从业者在道德敏感性问卷的四个维度得分以及总量表平均分都在0分以下,而学生和非新闻从业者在道德敏感性四个维度以及总量表平均分基本都在O以上,只有非新闻从业者在道德判断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0.2从学生与非新闻从业者两者的比较来看,学生在道德敏感性的三个维度(道德判断、相关利益主体的识别、道德权重)上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分都高于非新闻从
5.4.3学历对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敏感性的影响描述性分析发现,随着学历的增高,道德敏感性四个维度及总量表的分数都一致上升,具体见下图5.7所示:_二一一一!仁!43:O0.后果识别.道德判断.相关利益主体识别.道德权,2,01.;0O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 4123657心心众衣-O.-O.-O.图5.7四种学历水平被试的道德敏感性得分分布以四种学历水平(l大专及以下,2本科,3硕士,4博士及以上)为自变量,以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敏感性四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做方差分析,发现四种学历水平在敏感性后果识别F(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传媒环境下新闻伦理道德失范问题辨析[J]. 杨楠.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2)
[2]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J]. 郑信军,岑国桢. 心理科学. 2008(05)
[3]2007年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研究综述[J]. 杨雨丹. 新闻大学. 2008(01)
[4]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郑信军,岑国桢.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1)
[5]我国传媒面临更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拷问 2006年新闻传播业的10个话题[J]. 陈力丹. 今传媒. 2007(01)
[6]转型期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归因[J]. 杨允.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292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2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