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常人”——儒家生生伦理学对一种流行观点的修正
发布时间:2020-12-26 10:53
尽管海德格尔的"常人"概念主要是生存论意义的,《存在与时间》也不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生存论意义与伦理学意义不能截然分割。在海德格尔那里,"常人"这一概念具有难以否认的负面色彩,这种倾向在其后来思想的发展中不断加强,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思路与其不同。儒家生生伦理学以伦理心境解说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这就决定了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在本质上属于"常人"的范畴。虽然追求善的生活不能满足于"常人",但这一步工作仍有重要价值,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堪。成德成善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从"常人"状态中解脱出来,而是做好"常人"。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2019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常人”的生存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
二、儒家生生伦理学中“常人”的地位与作用
三、追求善的生活首先要做好“常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存在主义核心命题的批评[J]. 杨泽波. 道德与文明. 2018(06)
本文编号:2939556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 2019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常人”的生存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
二、儒家生生伦理学中“常人”的地位与作用
三、追求善的生活首先要做好“常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存在主义核心命题的批评[J]. 杨泽波. 道德与文明. 2018(06)
本文编号:2939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3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