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0-12-29 16: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可以说“全息地”反映着社会领域代际伦理的基本情况,但是家庭代际伦理并不是社会代际伦理的简单压缩,有着社会代际伦理不可替代的特性。家庭代际伦理的血缘性、天然性、相对稳定性、永久性体现的是亲情的力量,是联结亲子关系的伦理纽带,是实现亲子沟通的伦理渠道,充分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族至上”、“家族本位”的宗法关系根深蒂固,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代际伦理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家庭代际伦理。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五伦”为中心的伦理文化,其中“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孝”“慈”二维结构和一体两翼的特征。家庭成员中的子侄、夫妇、兄弟、长幼等一切关系都是以此为轴心的,是孝慈伦理的拓展和扩大。“父慈子孝”要求为子者要奉养父母、尊敬父母、愉悦父母,让父母身体和心理得到满足;为父者要均爱子女,行为上以身作则,充分展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亲情之爱。“父慈子孝”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纵向的代际思维模式,充分发挥着其文化传承的功能,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有利于...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 代与代伦理
    (二) 代际伦理的内涵与特征
    (三) 家庭代际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二、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一)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形成的社会、思想根源
    (二)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孝”“慈”二维结构
    (三)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评价
三、社会变迁与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代际伦理
    (一) 社会变迁对转型时期家庭代际伦理的影响
    (二) 转型时期中国家庭代际伦理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当代家庭代际伦理的建构
    (一) 中国当代家庭代际伦理的目标、准则
    (二) 建构当代家庭代际伦理的基本途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代际伦理的两个维度[J]. 汪堂家.  中州学刊. 2006(03)
[2]传统“孝道”在当代家庭代际伦理中的意义[J]. 季红.  中州学刊. 2006(03)
[3]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J]. 张会永.  中州学刊. 2006(03)
[4]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J]. 徐安琪,张亮,刘汶蓉.  社会科学. 2006(04)
[5]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6]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冲突的调适[J]. 周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实施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J]. 陈荣华.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 廖小平,成海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6)
[9]感恩倡孝 创造和谐社会——论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孝德养制[J]. 肖平.  道德与文明. 2005(05)
[10]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 何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05(07)



本文编号:2945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45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