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共生
发布时间:2020-12-30 16:01
经济人与道德人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这个老问题非但没有逝去反而有愈加突显之势,探讨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剖析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性,以“经济人”人性假设和“道德人”的人性假设为论证的逻辑起点,着眼于经济人的道德维度与道德人的经济之维,解读了经济人的合道德性和道德人的经济权利,认为二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够和谐。结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和谐的,二者能够共生。围绕这一主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经济人道德人的基本内涵。这部分梳理了提出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假设的历史条件,追溯了各自概念的嬗变的历程,并揭示其每个变化形式的主要特性,从而概括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本文论证以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和道德人的人性假设为逻辑起点,以“亚当·斯密问题”为入口,以“己他利益矛盾”、“德利矛盾”的矛盾性质为切入点,以亚当·斯密的情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个视角去考察人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剖析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互动“共通”,从而导出二者的和谐性。第三部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这部...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一) 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内涵的研究
(二) 关于亚当·斯密问题的研究
(三) 关于经济人的道德维度与道德人的经济之维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 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问题研究的方法
(二) 研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共生的意义
第一章 “经济人”假设和“道德人”假设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人假设的内涵
(一) 经济人概念的提出
(二) 经济人概念的发展变化
二、道德人假设的内涵
(一) 道德人概念的提出
(二) 道德人概念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
一、“亚当·斯密问题”及其真谛
(一) 一般意义上的亚当·斯密问题
(二) 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之争
二、经济人与道德人不相同而能够和谐于一体
(一) 直接同一的经济人与道德人
(二)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情操论》中的和谐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角度下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思想
第三章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
一、经济人的道德维度
(一) 经济人的合道德性:经济人的道德基石
(二) 经济人的道德限度:利己心的拐点
(三) 经济人的道德追求:驳“经济人不道德”
二、道德人的经济之维
(一) 道德人的“入世”:道德人的经济权利
(二) 道德人的“出世”:禁欲主义倾向
(三) 道德人的经济追求:驳“道德不经济”
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之路
(一) 经济人与道德人共生的可能性
(二) 经济人与道德人共生的实现
(三)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全共生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性思想的新维度——评麦金太尔的《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为什么人需要德性》[J]. 龚群. 哲学动态. 2003(07)
[2]论两种道德驱动力[J]. K·J·克拉克,李哲. 学术月刊. 2003(04)
[3]终极实在之消失及其后果[J]. 卢风. 学术月刊. 2003(04)
[4]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J]. 万俊人. 现代哲学. 2003(01)
[5]论“经济人”和利己与利他——兼论“斯密难题”的产生原因[J]. 陈其人. 当代经济研究. 2003(01)
[6]“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J]. 张德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2(06)
[7]“经济人”理论述评——一个不完善理论的庸俗化发展进程[J]. 文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05)
[8]经济与伦理分裂的实践批判[J]. 陈忠. 东南学术. 2002(02)
[9]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J]. 冯继康,赵昆. 齐鲁学刊. 2002(02)
[10]再论道德资本[J]. 王小锡,杨文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1)
本文编号:2947918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一) 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内涵的研究
(二) 关于亚当·斯密问题的研究
(三) 关于经济人的道德维度与道德人的经济之维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 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问题研究的方法
(二) 研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共生的意义
第一章 “经济人”假设和“道德人”假设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人假设的内涵
(一) 经济人概念的提出
(二) 经济人概念的发展变化
二、道德人假设的内涵
(一) 道德人概念的提出
(二) 道德人概念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
一、“亚当·斯密问题”及其真谛
(一) 一般意义上的亚当·斯密问题
(二) 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之争
二、经济人与道德人不相同而能够和谐于一体
(一) 直接同一的经济人与道德人
(二)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情操论》中的和谐思想
(三) 马克思主义角度下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思想
第三章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
一、经济人的道德维度
(一) 经济人的合道德性:经济人的道德基石
(二) 经济人的道德限度:利己心的拐点
(三) 经济人的道德追求:驳“经济人不道德”
二、道德人的经济之维
(一) 道德人的“入世”:道德人的经济权利
(二) 道德人的“出世”:禁欲主义倾向
(三) 道德人的经济追求:驳“道德不经济”
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共生之路
(一) 经济人与道德人共生的可能性
(二) 经济人与道德人共生的实现
(三)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全共生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性思想的新维度——评麦金太尔的《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为什么人需要德性》[J]. 龚群. 哲学动态. 2003(07)
[2]论两种道德驱动力[J]. K·J·克拉克,李哲. 学术月刊. 2003(04)
[3]终极实在之消失及其后果[J]. 卢风. 学术月刊. 2003(04)
[4]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J]. 万俊人. 现代哲学. 2003(01)
[5]论“经济人”和利己与利他——兼论“斯密难题”的产生原因[J]. 陈其人. 当代经济研究. 2003(01)
[6]“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J]. 张德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2(06)
[7]“经济人”理论述评——一个不完善理论的庸俗化发展进程[J]. 文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05)
[8]经济与伦理分裂的实践批判[J]. 陈忠. 东南学术. 2002(02)
[9]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统一与逻辑启示[J]. 冯继康,赵昆. 齐鲁学刊. 2002(02)
[10]再论道德资本[J]. 王小锡,杨文兵. 江苏社会科学. 2002(01)
本文编号:2947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4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