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及其消解论析
发布时间:2020-12-31 18:11
在中国,"人情味"源自传统乡土社会,而"公德心"是现代公共生活发展的迫切诉求,二者之间的某种对峙与冲突,反映了传统文明的部分因素不适应现代公共理性进步所导致的纠结与困惑。若任由二者的冲突不断升级,不仅会威胁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顺利实现,而且会成为现代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严格划定二者适用的合理边界,尤其是防范不良"人情味"对公共利益的侵蚀,引导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使"人情味"自觉服从"公德心"的需要,乃是现代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文章来源】:理论导刊. 2019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情味”与地域性道德生活
二、“公德心”的来源及其现代价值
三、“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
四、“公德心”的培育与现代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友谊、道德与特殊义务(下)[J]. 格鲁尼鲍姆,齐磊,李国海.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4(02)
本文编号:2950079
【文章来源】:理论导刊. 2019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人情味”与地域性道德生活
二、“公德心”的来源及其现代价值
三、“人情味”与“公德心”的冲突
四、“公德心”的培育与现代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友谊、道德与特殊义务(下)[J]. 格鲁尼鲍姆,齐磊,李国海.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94(02)
本文编号:295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5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