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及其现代重构
发布时间:2021-01-02 00: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在关注人生、探究人生,而人生问题的核心是理想人格的建构。中国古代思想家进行人生哲理的研究,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造就高尚的人格。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中心是树立理想人格,并作为人们效法的榜样。所谓理想人格,就是根据时代需要而塑造出来的完美的人格典范,是一种理想化人格模式的设计,是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重要动力,人们通过不断地选择与构建,从而不断地接近它,不断地修正它来实现,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就是对理想人生价值的追求。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理论是从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一体化的儒教传统文化”中凝结和升华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入世型理想人格)、道家(游世型理想人格)、佛家(出世型理想人格),它们在内在层次、精神境界和实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对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德理论的演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理论有其必然且明显的缺陷,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有利于人们树立道德主体意识、强化道德自制观念、激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强大动力、培养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的乐观进取精...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要素与类型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构成要素
1、德(道德)
2、知(智慧)
3、志(意志)
4、美(审美)
5、行(践行)
(二) 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类型
1、入世型理想人格——儒家
2、游世型理想人格——道家
3、出世型理想人格——佛家
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层次与特质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内在层次
1、儒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2、佛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3、道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特质
1、理想的世俗性
2、价值的利他性
3、修炼的自力性
4、生命的审美性
三、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境界与实现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1、“内圣外王”——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2、“道通为一”——道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3、“明心见性”——佛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实现方法
1、“自省”、“慎独”——儒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2、“坐忘”、“心斋”——道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3、“静修”、“顿悟”——佛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四、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批判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积极作用
1、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价值塑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
2、道家理想人格的思想精华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生价值和人格追求的内涵
3、佛家理想人格的理论体系强化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要求平等和抑恶扬善的意识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消极影响
1、儒家理想人格的内在消极因素
2、道家理想人格的负面影响
3、佛家理想人格的消极作用
(三)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现代价值
1、有利于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意识
2、有利于加强人的道德自制意识
3、有利于激发人们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强大动力
4、有利于激发人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的乐观进取精神
五、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现代重构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理论指导
1、全面人性论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人格内容
3、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与追求共产主义的实现相一致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基本范畴
1、欲望需要与满足: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基础
2、吸纳转换与融合: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途径
3、科学理性与道德: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方向
4、智能意志与审美: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内核
(三) 理想人格的现代建构——和谐人格
1、和谐人格的建构根据
2、和谐人格的建构原则
3、和谐人格的内在规定性
4、和谐人格的基本架构
5、和谐人格的建构途径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三个层次[J]. 张瑞雪.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J]. 陈近.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3]儒、释、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差异比较[J]. 周义龙. 江西省团校学报. 2004(02)
[4]关于“和谐人格”的理论探讨[J]. 朱浩,黄志斌.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4)
[5]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社会化塑造机制[J]. 王忠武. 学习与探索. 2002(02)
[6]略论儒家理想人格的缺失及其近代转换[J]. 杨威,陈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J]. 徐柏青.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8]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J]. 曾红,杨鑫辉. 江西教育科研. 2001(10)
[9]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现代意义[J]. 毛勤勇. 江南学院学报. 2001(03)
[1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及其培养[J]. 杜金亮.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2952284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要素与类型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构成要素
1、德(道德)
2、知(智慧)
3、志(意志)
4、美(审美)
5、行(践行)
(二) 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类型
1、入世型理想人格——儒家
2、游世型理想人格——道家
3、出世型理想人格——佛家
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层次与特质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内在层次
1、儒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2、佛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3、道家理想人格的层次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特质
1、理想的世俗性
2、价值的利他性
3、修炼的自力性
4、生命的审美性
三、中国传统理想人格境界与实现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1、“内圣外王”——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2、“道通为一”——道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3、“明心见性”——佛家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实现方法
1、“自省”、“慎独”——儒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2、“坐忘”、“心斋”——道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3、“静修”、“顿悟”——佛家理想人格的修就方法
四、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批判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积极作用
1、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价值塑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主流
2、道家理想人格的思想精华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生价值和人格追求的内涵
3、佛家理想人格的理论体系强化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要求平等和抑恶扬善的意识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消极影响
1、儒家理想人格的内在消极因素
2、道家理想人格的负面影响
3、佛家理想人格的消极作用
(三)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现代价值
1、有利于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意识
2、有利于加强人的道德自制意识
3、有利于激发人们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强大动力
4、有利于激发人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的乐观进取精神
五、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现代重构
(一)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理论指导
1、全面人性论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人格内容
3、追求理想人格的实现与追求共产主义的实现相一致
(二)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基本范畴
1、欲望需要与满足: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基础
2、吸纳转换与融合: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途径
3、科学理性与道德: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方向
4、智能意志与审美:传统理想人格现代重构的内核
(三) 理想人格的现代建构——和谐人格
1、和谐人格的建构根据
2、和谐人格的建构原则
3、和谐人格的内在规定性
4、和谐人格的基本架构
5、和谐人格的建构途径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三个层次[J]. 张瑞雪.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2]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当代道德人格建构[J]. 陈近.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3]儒、释、道家理想人格模式的差异比较[J]. 周义龙. 江西省团校学报. 2004(02)
[4]关于“和谐人格”的理论探讨[J]. 朱浩,黄志斌.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4)
[5]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社会化塑造机制[J]. 王忠武. 学习与探索. 2002(02)
[6]略论儒家理想人格的缺失及其近代转换[J]. 杨威,陈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J]. 徐柏青.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8]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J]. 曾红,杨鑫辉. 江西教育科研. 2001(10)
[9]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现代意义[J]. 毛勤勇. 江南学院学报. 2001(03)
[1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想人格及其培养[J]. 杜金亮.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2952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5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