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马特的行为功利主义
发布时间:2017-04-10 07:51
本文关键词:斯马特的行为功利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澳大利亚著名哲学家J.J.C斯马特是行为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行为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斯马特行为功利主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系统梳理功利主义的萌芽到边沁功利主义的创立过程,论述行为功利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解读行为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明确斯马特的功利立场。从行为功利主义的伦理基础展开,即以仁爱为情感基础和人人皆为目的两方面。阐释其效果与行为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机制原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行为功利主义理论进行反思。一是评价斯马特行为功利主义与传统功利主义相比的进步意义。行为功利主义对边沁和密尔两者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了调和,进一步充实了功利主义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道德评价机制的科学化演绎。虽仍以“应当”作为行为的原始动力,以“善”作为快乐主义的幸福论标准,但却有别于传统功利主义只注重效果评价,而是主张效果与行为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机制,这是对传统功利主义的重大超越。二是着重剖析行为功利主义的理论局限性。行为功利主义主张低级快乐和高级快乐并无任何质的区别,这一思想存在着享乐主义倾向。坚持首先评价效果的评价理念仍旧是坚持效果一元论。在追求整体幸福最大化的时候,为实现最大化的功利效果,存在着行为非正义性的隐患。并且在功利效果的计算上,理论上的计算方式具有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行为功利主义以仁爱作为伦理基础,然而无法保证仁爱的普遍化。三是针对行为功利主义理论三大缺陷,即享乐主义倾向、无法普遍化的仁爱以及非正义性特征进行弥补和修缮。首先是针对行为功利主义对行为的评价问题,将以康德的“绝对命令”作为行动的根本动机予以弥补。即为义务而义务,行动仅仅是对义务的尊重而没有掺杂其他效果性因素。继而针对行为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征,以罗尔斯的正义论来对之进行调整。最后以亚当斯密审慎的崇高道德情操对行为功利主义存在的享乐主义倾向进行超越。通过对斯马特行为功利主义的深入解读,进一步认识功利主义的理论特质,明确行为功利主义的内在缺陷,并通过修正和弥补来进一步完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斯马特将新的科学认知手段引入到传统功利主义思想之中,为功利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生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功利主义思想。行为功利主义的理论不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传统功利主义道德体系,还优化了功利主义的理论特质,提升了功利主义的理论活力,为功利主义学术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觉。对于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伦理规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J.J.C.斯马特 行为功利主义 仁爱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6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文献综述10-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3
- 绪论13-15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
- 二、研究方法13
- 三、创新之处13-15
- 第一章 斯马特的行为功利主义的历史演进15-18
- 第一节 前斯马特功利主义15-17
- 第二节 行为功利主义的概念17-18
- 第二章 行为功利主义的理论体系18-23
- 第一节 行为功利主义的伦理基础18-19
- (一) 仁爱18-19
- (二) 人人皆为目的19
- 第二节 行为功利主义的评价机制19-23
- (一) 行为功利主义的应当19-20
- (二) 行为功利主义的善20-21
- (三) 效果与行为相结合的双重评价21-23
- 第三章 行为功利主义思想的反思23-33
- 第一节 行为功利主义的价值23-26
- (一) 功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次自我提升23-24
- (二) 道德评价机制的科学化演绎24-25
- (三) 调和了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25-26
- 第二节 行为功利主义理论的困境26-33
- (一) 享乐主义倾向26-27
- (二) 效果一元论27-28
- (三) 具有非正义性28-29
- (四) 功利效果计算的不可操作性29-31
- (五) 无法保证仁爱的普遍化31-33
- 第四章 行为功利主义的出路33-37
- 第一节 以康德“绝对命令”作为行动的根本动机33-34
- 第二节 以正义论对行为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进行弥补34-35
- 第三节 以审慎的崇高道德情操对享乐主义倾向进行超越35-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富强;;经济人反思之三 如何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行为功利主义抑或互利主义之辨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2 孙一平;董晓倩;;试析新功利主义演变的内在逻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3 田广兰;;功利估算的实践困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张怀强;;论斯马特与布兰特之争[J];神州;2013年27期
5 吴映平;;黑尔之功利主义观述评——超越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之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杨耀坤;科技伦理学的激励型规范与系统功利主义——科技伦理学激励型规范与约束型规范的互补结构浅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晋运锋;;当代西方功利主义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源林;罗尔斯正义理论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斯马特的行为功利主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61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