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性及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11 15:36
和谐性反映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仅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谐性,而且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也需要和谐性。由于道德本身具有和谐性的基础,因此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和谐性体验,和谐性体验是道德内化的关键,在道德教育中必须把握住和谐性。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明显地反映出和谐性的品质,它在古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和谐性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儒家和谐性思想对当今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不足,和谐性是实践的和谐性,必须根据当今时代发展要求来考虑和谐性问题,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由于社会的发展及其学校教育等原因,当今的道德教育在许多方面还缺乏和谐性,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必须增强和谐性,这就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民主化,通过管理中注重教育目的,通过德育量化增强和谐性并用实践和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道德发展,最终实现道德教育的和谐性。和谐性能够使无尽的行为和众多的道德规范有一个内在根本,能够促进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和谐性是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 道德的不同层次反映着不同层次的主客体和谐性
(二) 实现和谐性是道德的目的
(三) 和谐性体验是道德内化的关键
(四) 把握和谐性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谐性
三、儒家和谐性思想
(一) 儒家和谐性思想的表现
(二) 古代儒家和谐性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局限
四、实践的和谐性
(一) 实践的和谐性是现实的和谐性
(二) 实践的和谐性需要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实现
(三) 实践的和谐性应该注重个人情感和心态的作用
五、现实道德教育缺乏和谐性的四个方面表现
(一) 现实道德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了道德教育同现实要求的不和谐
(二) 观念上存在的不和谐
(三)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目标同学生实际态度上的不和谐
(四) 道德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缺乏和谐性
六、增强和谐性的道德教育方式
(一) 教育的民主化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和谐性
(二) 管理必须注重教育的目的以增强和谐性
(三) 和谐性的德育量化
七、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J]. 周光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4)
本文编号:2971035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和谐性是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 道德的不同层次反映着不同层次的主客体和谐性
(二) 实现和谐性是道德的目的
(三) 和谐性体验是道德内化的关键
(四) 把握和谐性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谐性
三、儒家和谐性思想
(一) 儒家和谐性思想的表现
(二) 古代儒家和谐性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局限
四、实践的和谐性
(一) 实践的和谐性是现实的和谐性
(二) 实践的和谐性需要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实现
(三) 实践的和谐性应该注重个人情感和心态的作用
五、现实道德教育缺乏和谐性的四个方面表现
(一) 现实道德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了道德教育同现实要求的不和谐
(二) 观念上存在的不和谐
(三) 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目标同学生实际态度上的不和谐
(四) 道德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方面缺乏和谐性
六、增强和谐性的道德教育方式
(一) 教育的民主化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和谐性
(二) 管理必须注重教育的目的以增强和谐性
(三) 和谐性的德育量化
七、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J]. 周光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4)
本文编号:2971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97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