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我与心灵九境—唐君毅人生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01:16
唐君毅是一位伟大的儒者,一生实践儒家精神。他汇通中西,融贯三教,创造性地建构了“性”“道”一元,“体”“用”“相”共显的哲学系统。该系统以“道德自我”为根底,在心性主体上透发出精神理想、文化活动与人文世界。晚年,唐君毅将道德自我充扩成“生命存在”的本质,由此开出不同的心灵境界以及所映对的生命活动。他将心灵活动作出“三向九境”的区分——心灵从客观境,到主观境,再到超主客观境,揭示了心灵不断超越的过程。在理论上,心灵不断的超越证实了人有可能实现本真生命和永恒人生,成功地建构起其人生哲学。唐君毅的人生哲学皆“本人心以论人生”,也就是把本心——道德自我作为整个意义世界的坐标原点,以此观照、诠释现实人生,指引出超越现实人生达至永恒人生之路。从表层而论,这种方式与传统人生哲学所追求的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两者的实质不同在于唐氏从自己真实感受到的现实人生问题出发,在广泛融摄中外人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人生哲学。更重要的是,他把传统人生观创造性地融合进了现代的价值需求,从中挖掘出道德资源,又将现代人生观从抽象的人生信条和外在的行为规范调整到面向人本身,开发人的内在价值之源,建构起创造性的道德生活,...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人研究的概述
1.2 研究主题和进路
1.3 本文的写作安排
第2章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学思背景
2.1 中国传统哲学背景
2.2 西方文化精神背景
2.3 追问本心——唐君毅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
第3章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3.1 唐君毅对人生的省悟
3.1.1 俗情世间与毁誉标准
3.1.2 人生艰难与哀乐相生
3.1.3 生之感悟与死之认识
3.2 唐君毅对道德自我的肯认
3.2.1 从普遍怀疑到心体肯定
3.2.2 从感性自我到道德自我
3.3 唐君毅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3.1 心灵九境论的因缘
3.3.2 心灵九境论述要
3.3.3 心通九境的意义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君毅的人文观[J]. 熊吕茂.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1)
[2]为中国文化立皇极——唐君毅论中西人文精神之融通与中国文化之未来发展[J]. 何仁富,汪丽华. 中国哲学史. 2007(04)
[3]唐君毅的哲学观——以《哲学概论》为中心[J]. 彭国翔. 中国哲学史. 2007(04)
[4]中西人文精神的会通及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唐君毅论中国人文精神(下)[J]. 何仁富.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1)
[5]试论唐君毅“心灵境界说”对佛学的融契和阐扬[J]. 卢兴.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4)
[6]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J]. 史炳军,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7]方东美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J]. 程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8]后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化——从福珂到唐君毅[J]. 梁燕城. 开放时代. 1997(01)
[9]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J]. 梁景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01)
[10]唐君毅的人文思想与二十一世纪[J]. 单波.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6(06)
本文编号:304521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人研究的概述
1.2 研究主题和进路
1.3 本文的写作安排
第2章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学思背景
2.1 中国传统哲学背景
2.2 西方文化精神背景
2.3 追问本心——唐君毅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
第3章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3.1 唐君毅对人生的省悟
3.1.1 俗情世间与毁誉标准
3.1.2 人生艰难与哀乐相生
3.1.3 生之感悟与死之认识
3.2 唐君毅对道德自我的肯认
3.2.1 从普遍怀疑到心体肯定
3.2.2 从感性自我到道德自我
3.3 唐君毅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3.1 心灵九境论的因缘
3.3.2 心灵九境论述要
3.3.3 心通九境的意义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君毅的人文观[J]. 熊吕茂.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1)
[2]为中国文化立皇极——唐君毅论中西人文精神之融通与中国文化之未来发展[J]. 何仁富,汪丽华. 中国哲学史. 2007(04)
[3]唐君毅的哲学观——以《哲学概论》为中心[J]. 彭国翔. 中国哲学史. 2007(04)
[4]中西人文精神的会通及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唐君毅论中国人文精神(下)[J]. 何仁富.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1)
[5]试论唐君毅“心灵境界说”对佛学的融契和阐扬[J]. 卢兴.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4)
[6]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J]. 史炳军,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7]方东美与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说之比较研究[J]. 程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8]后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化——从福珂到唐君毅[J]. 梁燕城. 开放时代. 1997(01)
[9]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J]. 梁景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01)
[10]唐君毅的人文思想与二十一世纪[J]. 单波.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6(06)
本文编号:3045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4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