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16:41
传统的道德判断研究一直以来都强调认知因素而忽略情绪因素,但是近年来,各种行为学的证据及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都表明,情绪因素对道德判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学者们对不同情绪状态下道德判断所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各项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种单一的情绪进行实验探讨,并且不同的研究所用的道德判断实验故事并不雷同,影响了各种情绪状态下实验最终结果的可比性。并且普通的情绪与道德情绪是否会对同一类道德故事产生相同或相反的影响,是否会增加或减少个体对道德故事的功利性选择,相关的研究也很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探讨消极普通情绪及消极道德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实验一采用消极的普通情绪即愤怒情绪,实验二和实验三采用消极的道德情绪即分别为厌恶、内疚情绪,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电影片段来诱发被试相应的情绪状态,实验三采用文字材料来诱发被试相应的情绪状态,实验都采用3(情绪状态:具体消极情绪、中性和控制组)×2(道德判断类型:个人道德判断类型、非个人道德判断类型)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情绪状态为被试间变量,道德判断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的指标包括道德判断的得分和两类道德判断的反应时...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道德判断概述
1.2 情绪与道德判断
1.3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实验一 愤怒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二 厌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三 内疚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分析与总讨论
5.1 五组情绪状态下对道德判断影响的总分析
5.2 五组情绪状态下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分析
5.3 总讨论
第六章 总结论
第七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J]. 韩亚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2]情绪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J]. 王丹,梁贤英,许远理.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3]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论[J]. 张彦彦,陈浩. 道德与文明. 2009(06)
[4]试析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J]. 何姝龙. 法制与社会. 2009(25)
[5]不同情绪与不同道德自我唤醒对高中生道德判断影响的调查研究[J]. 肖前国.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6]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J].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 心理科学. 2007(06)
[7]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J]. 徐平,迟毓凯. 心理科学. 2007(02)
[8]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评述[J]. 华爱华.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9]五种基本情绪心脏自主神经传出活动模式[J]. 李建平,张平,代景华,王丽芳,阎克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01)
[10]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本文编号:3046274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道德判断概述
1.2 情绪与道德判断
1.3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实验一 愤怒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二 厌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三 内疚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分析与总讨论
5.1 五组情绪状态下对道德判断影响的总分析
5.2 五组情绪状态下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分析
5.3 总讨论
第六章 总结论
第七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J]. 韩亚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
[2]情绪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J]. 王丹,梁贤英,许远理.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3]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论[J]. 张彦彦,陈浩. 道德与文明. 2009(06)
[4]试析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J]. 何姝龙. 法制与社会. 2009(25)
[5]不同情绪与不同道德自我唤醒对高中生道德判断影响的调查研究[J]. 肖前国.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6]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J]. 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 心理科学. 2007(06)
[7]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J]. 徐平,迟毓凯. 心理科学. 2007(02)
[8]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评述[J]. 华爱华.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9]五种基本情绪心脏自主神经传出活动模式[J]. 李建平,张平,代景华,王丽芳,阎克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01)
[10]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1)
本文编号:3046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4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