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种道德隐恕责任——从被遗忘权谈起
发布时间:2021-03-15 10:05
法学界确立的"被遗忘权"概念启示我们,人们对自己曾发生过的非重大过失都渴求被他人遗忘、忽略,公共场合下重提此事会造成不愉快、尴尬甚至痛苦。"隐"源自儒家伦理精神,"恕"属于"仁之方",而"讳"则是出于敬重目的的禁忌。三者可以凝练成"隐恕"概念。隐恕既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个体美德;它不会引起道德放纵,反而有助于道德主体养成节制与审慎的品格。道德上的"隐恕责任"概念有着传统的伦理基础,也是传统隐、恕、讳思想的现代实践形态。隐恕责任的自觉可以更好地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成就完善的道德自我。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被遗忘权的法理依据
二、隐恕责任的基本内容
第一, 隐。
第二, 恕。
第三, 讳。
三、隐恕责任的基本疑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J]. 郑志峰. 法商研究. 2015(06)
[2]传统道德现代转化的契机与路径——从悬赏举报与“亲亲相隐”的关系切入[J]. 陈晓曦. 武陵学刊. 2015(01)
[3]名词定义试拟: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J]. 吴飞.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7)
[4]“被遗忘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J]. 邵国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2)
[5]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J]. 郭齐勇. 哲学研究. 2002(10)
[6]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 刘清平. 哲学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084003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被遗忘权的法理依据
二、隐恕责任的基本内容
第一, 隐。
第二, 恕。
第三, 讳。
三、隐恕责任的基本疑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J]. 郑志峰. 法商研究. 2015(06)
[2]传统道德现代转化的契机与路径——从悬赏举报与“亲亲相隐”的关系切入[J]. 陈晓曦. 武陵学刊. 2015(01)
[3]名词定义试拟: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J]. 吴飞.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7)
[4]“被遗忘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J]. 邵国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3(02)
[5]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J]. 郭齐勇. 哲学研究. 2002(10)
[6]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 刘清平. 哲学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084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8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