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9:35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所引发的伦理失范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探讨在大数据塑造出的新型交往空间中,人们交往面临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伦理冲突及其与此相适应的交往伦理原则。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探讨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交往空间的重塑。大数据技术以其数量大、速率快、种类多、价值大的技术特点实现了对于交往空间局限性的突破,并进一步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从而对传统的交往空间进行了重塑,塑造出一种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互动共生,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渗透融合的新型交往空间。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交往空间,我们所面临的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下的交往伦理冲突。纵向维度,主要表现出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数字足迹与个人自由,数字身份与人格尊严三个层面的伦理冲突:横向维度,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下人们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平等性、自由度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三部分集中探讨了面对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冲突,我们所需要确立的交往伦理原则。笔者认为,我们需要...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梳理
第2章 重塑: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空间
2.1 作为技术背景的大数据技术
2.1.1 大数据的概念内涵
2.1.2 大数据的技术内涵
2.1.3 大数据的思维内涵
2.2 大数据技术对于交往空间的重塑
2.2.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融合
2.2.2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动共生
2.3 小结
第3章 纵横之间: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冲突
3.1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新型交往模型的构建
3.1.1 新型交往模型的基本结构
3.1.2 新型交往结构对交往伦理的影响
3.2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纵向交往伦理冲突
3.2.1 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
3.2.2 数字足迹与个人自由
3.2.3 数字身份与人格尊严
3.3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横向交往伦理冲突
3.3.1 交往的功利性:数据预测与个人隐私之间
3.3.2 交往的平等性: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之间
3.3.3 交往的自由度: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之间
3.4 小结
第4章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原则
4.1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基础
4.1.1 共享:大数据技术的内嵌价值
4.1.2 共享: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4.2 个人: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向
4.2.1 作为旁观者的个人
4.2.2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4.3 第三方:技术的透明化
4.3.1 第三方的身份定位
4.3.2 技术的透明化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共享与数据信息法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 王丽华,朱妍. 法制博览. 2018(04)
[2]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框架与中国聚焦[J]. 李伦,孙保学,李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大数据时代下新的“个人决定”与“知情同意”[J]. 黄柏恒. 哲学分析. 2017(06)
[4]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的危机及对策探讨[J]. 姚玉平,郭琳,兰镜富. 知识经济. 2017(18)
[5]医疗大数据的特征及应用中的伦理思考[J]. 王灵芝,郝明. 医学与哲学(A). 2017(04)
[6]欧洲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创新[J]. 刘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数据权利博弈研究:背景、进展与趋势[J]. 冉从敬,肖兰,黄海瑛. 图书馆建设. 2016(12)
[8]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研究[J]. 唐凯麟,李诗悦. 伦理学研究. 2016(06)
[9]技术透明: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J]. 王雪玉. 金融科技时代. 2016(10)
[10]共享发展理念的伦理基础[J].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131838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梳理
第2章 重塑: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空间
2.1 作为技术背景的大数据技术
2.1.1 大数据的概念内涵
2.1.2 大数据的技术内涵
2.1.3 大数据的思维内涵
2.2 大数据技术对于交往空间的重塑
2.2.1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相互融合
2.2.2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动共生
2.3 小结
第3章 纵横之间: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冲突
3.1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新型交往模型的构建
3.1.1 新型交往模型的基本结构
3.1.2 新型交往结构对交往伦理的影响
3.2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纵向交往伦理冲突
3.2.1 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
3.2.2 数字足迹与个人自由
3.2.3 数字身份与人格尊严
3.3 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横向交往伦理冲突
3.3.1 交往的功利性:数据预测与个人隐私之间
3.3.2 交往的平等性: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之间
3.3.3 交往的自由度: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之间
3.4 小结
第4章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伦理原则
4.1 共享: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交往基础
4.1.1 共享:大数据技术的内嵌价值
4.1.2 共享: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4.2 个人: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向
4.2.1 作为旁观者的个人
4.2.2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4.3 第三方:技术的透明化
4.3.1 第三方的身份定位
4.3.2 技术的透明化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共享与数据信息法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 王丽华,朱妍. 法制博览. 2018(04)
[2]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框架与中国聚焦[J]. 李伦,孙保学,李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1)
[3]大数据时代下新的“个人决定”与“知情同意”[J]. 黄柏恒. 哲学分析. 2017(06)
[4]大数据时代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的危机及对策探讨[J]. 姚玉平,郭琳,兰镜富. 知识经济. 2017(18)
[5]医疗大数据的特征及应用中的伦理思考[J]. 王灵芝,郝明. 医学与哲学(A). 2017(04)
[6]欧洲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创新[J]. 刘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7]数据权利博弈研究:背景、进展与趋势[J]. 冉从敬,肖兰,黄海瑛. 图书馆建设. 2016(12)
[8]大数据隐私伦理问题研究[J]. 唐凯麟,李诗悦. 伦理学研究. 2016(06)
[9]技术透明: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J]. 王雪玉. 金融科技时代. 2016(10)
[10]共享发展理念的伦理基础[J].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2016(03)
本文编号:3131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3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