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协同
发布时间:2021-04-17 18:44
在面临着严重生态危机的今天,人类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科技、经济、政治、法律等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危机。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则是从另一角度对生态危机做出的道德上的回应,其旨在通过顺应生态现代化的要求,通过提高大众的生态道德水平,引导大众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遵从生态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义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通过深入挖掘、整理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适应生态现代化评价标准的诠释,不仅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建构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生态道德教育找到自身民族化的落实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协同进行三方面的探讨:首先,分析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互动的背景,描述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相衔接的思想基础以及这种衔接对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价值。其次,本文认为道家生态思想可以从六个方面丰富当代生态道德教育:(1)天人合一的整体观;(2)自然无为的生态利用观;(3)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4)“好于道”、“进于技”的科...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背景
第一节 时代呼唤生态道德教育
一、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二、危机解决呼唤伦理道德
三、当代生态道德教育概述
第二节 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现状
一、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成就
二、我国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道家生态思想对创新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道家生态思想概述
二、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可能性
三、道家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四、吸纳道家生态思想,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民族化
第二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协同
第一节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
一、衡量生态整体之尺度的"道"
二、生态整体观之理想的"德"
三、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天人合一"
第二节 从自然无为到既开发又保护的生态利用观
第三节 从物无贵贱到生态平等观
第四节 从"好于道"、"进于技"到绿色科技观
第五节 从知足寡欲到适度消费观
第六节 从天地之大美到对自然的审美观
第三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新思路
第一节 指导协同的新理论:生态现代化
第二节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新思路
一、依托德育阵地,传播生态道德教育
二、弘扬道家传统,打造特色生态道德教育
三、游览道教圣地,体悟生态道德教育
四、发挥大众传媒优势,普及生态道德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德育[J]. 周谷平,孙朝阳.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3)
[2]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J]. 吴兴华,吴先伍. 伦理学研究. 2005(03)
[3]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 牟钟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J]. 曾云莺,孙卫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5]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个来源及其当代审视[J].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6]生态伦理的道家样态剖析[J]. 许建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 刘湘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5)
[8]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J]. 乐爱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9]道家生命哲学研究的新创获——读《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J]. 尹选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 2004(04)
本文编号:3143950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背景
第一节 时代呼唤生态道德教育
一、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二、危机解决呼唤伦理道德
三、当代生态道德教育概述
第二节 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现状
一、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相关的成就
二、我国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道家生态思想对创新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道家生态思想概述
二、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可能性
三、道家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四、吸纳道家生态思想,实现生态道德教育民族化
第二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的协同
第一节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
一、衡量生态整体之尺度的"道"
二、生态整体观之理想的"德"
三、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天人合一"
第二节 从自然无为到既开发又保护的生态利用观
第三节 从物无贵贱到生态平等观
第四节 从"好于道"、"进于技"到绿色科技观
第五节 从知足寡欲到适度消费观
第六节 从天地之大美到对自然的审美观
第三章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新思路
第一节 指导协同的新理论:生态现代化
第二节 道家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道德教育协同的新思路
一、依托德育阵地,传播生态道德教育
二、弘扬道家传统,打造特色生态道德教育
三、游览道教圣地,体悟生态道德教育
四、发挥大众传媒优势,普及生态道德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德育[J]. 周谷平,孙朝阳.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3)
[2]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J]. 吴兴华,吴先伍. 伦理学研究. 2005(03)
[3]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 牟钟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4]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J]. 曾云莺,孙卫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5]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个来源及其当代审视[J].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6]生态伦理的道家样态剖析[J]. 许建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J]. 刘湘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5)
[8]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J]. 乐爱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9]道家生命哲学研究的新创获——读《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J]. 尹选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0]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 2004(04)
本文编号:3143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143950.html